新書介紹
歷史是擴充心量之學
為何我們依舊需要閱讀歷史?歴史的範圍不斷擴大,愈來愈包括沒有個人意志,或個人意志不直接表現在史事上的歴史。傳統史學中的宏大鑑誡觀,或「歴史作為人生導師」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人與歴史的直接關係上的「史用學」,現在是否已失效? 王汎森主張,各種型態的歷史,都可能提供我們意想不到的資糧。古人每每希望在特定事情上得到前史的啟示,但他除了期待歴史幫助我們在特定事情上成功,更應强調的是,讀史如何提升人們整體的心智能力——心量。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給所有人與沒有人的一部書
「現在我要獨自走了,我的門徒們!從此你們也獨自往前走去! ……現在我告訴你們,要將我丟失,並且尋找你們自己; 而當你們所有人否認我時,我才會向你們歸返。」 人類是一種過渡和橋梁,通往成為超人之路 這是尼采帶給世人的「第五福音」,查拉圖斯特拉從山中走向人間,他要帶給人類智慧的禮物。他聲如雷鳴,穿透了精神枯…
我是炸藥:尼采傳
▍榮獲豪森登獎、泰晤士報年度傳記 「我知道自己的宿命。總有一天,一提到我的名字就會聯想到某種恐怖的東西 ──我不是人,我是炸藥。」 撼動西方的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他所提出的超人哲學、上帝已死、奴隸道德……深深影響了後世,其文字如同炸藥一般,引發了西方思想世界的震盪。在德意志帝國對外征伐的同時,…
日常犯罪與清代社會:十九世紀中國竊盜案件的多元分析
《日常犯罪與清代社會》以四川巴縣檔案為主要史料,深入探討十八至十九世紀中國地方的竊盜犯罪史,為清代社會史研究開闢新視野。作者採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結合法制史、法律社會史、歷史犯罪學、物質與消費文化研究,以及城市史與都市社會學等多元視角,全面剖析清代竊盜犯罪的複雜面向。 在宏觀層面,本書關注同治朝巴縣竊盜案件與重大歷史事件及社會變遷的關聯;在微觀層面,則呈現了犯罪動機的多樣性,挑戰了「貧窮即犯罪」的觀點。此外,也詳細考察清代竊盜相關法令、竊賊身分與行竊類型、案件審理流程及機制,並透過分析被盜物品,揭示了當時的物質消費情況和城鄉差異。 經由對日常犯罪的探討,書中的論述在史料、方法與觀點上均有所突破,開拓了史學研究的新領域。作者意在喚起對犯罪史的重視,尤其是注意犯罪者的能動性,且藉司法檔案來探析社會結構的變化,對於研究清代社會史、法律史、犯罪史的學者而言,本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
和戰、邊防與流民:南宋晚期的朝臣與國是爭議
和戰是南宋朝野長期關注、激烈爭辯的議題。倚江南立國的南宋,長期面臨金、蒙強敵的虎視與侵凌,和戰既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國政,更是承繼北宋議政傳統,高唱春秋大義的士大夫最關注、議論的核心議題。 到寧、理二帝的南宋中晚期,和戰議題更提升到相繫國家安危的重大國是,引發激烈論辯。寧、理二帝的繼位掀起黨爭,引發南宋內政嚴重對立,又在境外蒙古崛起、南侵及政權遞嬗的過程中,被迫捲入爭戰的漩渦,讓和戰及其衍生的邊防、流民議題相互糾結,甚至互相攻訐,演成嚴重政爭。 黃寬重長期深入研究宋代的政經環境與社會議題,並提出獨到論述,本書是認識南宋內政、外交、士大夫議政風格及晚宋政局發展,最關鍵的課題。
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
本書透過具體而細緻的實證研究,探討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的消費文化,希冀打開晚明消費史的多元面向,豐富這一段歷史。全書的兩大主軸,其一是嘗試把近代早期中國的消費史,放在世界史的脈絡下,觀察晚明時期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晚明已形成「消費社會」的現象,以修正英國史學家關於「消費革命」的歷史解釋。本書另一個主軸是士大夫的消費文化。從消費文化的角度,一方面可以看到晚明社會結構的變動,特別是士、商關係的變化;另一方面士大夫也透過消費文化,塑造消費品味與流行時尚,來重新建構他們的身分地位。
冷戰與中國文學現代性:一九四九前後重新想像中國的方法
從20世紀對中國現代性的諸多想像出發, 將中國文學跨越地緣政治的裂隙, 置身於全球冷戰的脈絡之中。 本書直面中國知識分子經歷的種種危機和挑戰,在全球冷戰的脈絡中,思考現代中國文學的分裂與世界性,並展現未完成的或被壓抑的理念與理想,是如何在後冷戰時代的政治、文學與文化中重新浮現出來。藉由討論藝術與政治、國族與敘述之間的微妙關係,探究中國知識界在文學與文化層面,如何回應冷戰時代政治的對峙與文學的裂變。這些文化實踐和探索中產生的思考,至今仍影響著華文世界形形色色的政治與文化事件。
未完的旅程: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
──第13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首獎作品擴寫── 一隻想回家的黑熊,改變了台灣的山林與人。 牠在25天內移動了54.75公里,翻越14道陡峻陵線, 從海拔432公尺到2050公尺,爬升與下降累計高達27公里…… 探究人與熊、都會與山村、原住民族與政府之間層疊交錯的問題, 思考在對與錯、黑與白之間,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黑…
古月集:秦漢時代的簡牘、畫像與政治社會【卷一~卷四,套書附專屬書箱】
秦漢時代的文物考古, 出土了大量的織物、飾品、陶銅金銀玉器、壁畫和畫像石刻等等, 炫麗的色彩得以重現在世人的眼前, 使我們有機會捉捕到兩千年前的真實光影。 歷史現場的炫麗,雖然可能只是部分恢復, 但是我們可以用想像去填補失色的部分, 再現歷史風華。 今天的歷史研究和書寫者,很多忽略顏色,只習慣專注於文字材料…
證嚴上人佛教思想研究
證嚴上人立意將佛教思想理性化、實踐化、生活化,他所創立的慈濟功德會及慈濟四大志業,都是闡述佛教於人間、於生活中的理想,強調佛法是可實踐、可理性理解、可落實在生活中、可經世致用的文明體系。 何日生博士參與慈濟逾三十年,曾訪學哈佛、牛津、劍橋等大學,專研佛教哲學,將證嚴上人針對佛教經典義理、對應世間事理之開示,歸納出證嚴上人之佛教哲學思想,敘明其對於當代影響與時代意義。 名家推薦 樓宇烈│北京大學哲學系暨國學研究院教授 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 賴永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 李玉珍│國立政治大學宗教所教授兼所長 林建德│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
200筆  最前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目前  Go /共20頁 
推到Facebook
熱門書籍
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
本書透過具體而細緻的實證研究,探討晚明的…
小說點線面:敘事中的空間原理
小說裡的空間有那些類型? 空間的配置和結…
漢學散論(楊聯陞誕辰110周年紀念版)
世界漢學界一流學人。從經濟史入手,兼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