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年夏天,我至美國西雅圖參加國際管理學術會議,那次讓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星巴克體驗」,並不是拜訪位於派克市場的第一家星巴克店鋪,而是在某一會場角落,在那似乎是只有一位服務人員的星巴克咖啡,我點了一杯冰那堤,美麗的店員在完成我的咖啡之後,轉過身告訴我說,她覺得這一杯不夠好,請我稍等一下,她要再重做一杯,隨即馬上把咖啡倒掉。就這樣,我有了莫名的感動,這是一種對咖啡靈魂的專業與執著,同時也是一種蘊藏著熱情與關懷的待客之道。只是回來台灣之後,再也沒有類似的經驗。

當拿到這本書的初稿,我花了一個多星期看完,這是一段愉快的閱讀旅程,也再一次給了我美好的「星巴克體驗」。

如果「一位商人成功與否,取決於他(或她)說故事的能力」,很明顯的,舒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因為在這本書裡,把他自二○○八年一月再度出任星巴克執行長的故事,說得生動又有趣。

舒茲本身是一位極具感性思維的人,習慣用熱情回應挑戰、用直覺決斷行動,身為星巴克頭臉人物的舒茲,有太多公開場合必須出席,但他通常不用講稿,而是從直覺出發說出肺腑之言,來分享個人感觸。這些感性的個人特質也從書中的字裡行間傾洩而出,舒茲緩慢而堅定地道出星巴克轉型的過程,用了一則又一則的故事鋪陳曲折的衰退困境與創新挑戰。

轉型之前的星巴克,經歷了一段在美國與全世界快速展店的成長期,這個策略是為了因應顧客對於方便快捷的需求。急遽膨脹的事業規模讓星巴克以營業額的成長來歌頌自我的成功,然而似乎忘卻了過去宣揚的理念。究竟星巴克成功的關鍵是拓展成像便利商店一樣多的門市,還是成為一家講究咖啡品質、強調人際互動與關懷的企業?顯然的,舒茲認為後者才是星巴克的使命,做為典型的體驗性品牌,星巴克的神奇數字是「一」,是一杯咖啡、一位顧客、一名夥伴、一次體驗,是顧客與門市夥伴在咖啡店中彼此接觸的一切。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一本「反敗為勝」的書,但我覺得「勇往直前」更能彰顯舒茲的樂觀、決心與執著。其中,驅動舒茲勇往直前的驅動力就是創新,且讓我們再走一趟這星巴克創新商店,看看舒茲這兩年來做了哪些改革,包括:

-因為早餐三明治的起司烤焦味掩蓋過咖啡香,因此舒茲堅持撤架;卻又因為點選三明治被消費者納入每天早上喝咖啡的儀式,在重新修正產品之後,又重新上架。
-研發調和咖啡,推出派克烘焙咖啡上市,象徵星巴克現煮咖啡以及咖啡體驗的再創新。
-推出克拉弗咖啡機,讓現煮咖啡愛好者體驗備受禮遇的客製化經驗。
-加強與國際環境保育組織加強合作。
-「我的星巴克點子網站」開張,透過網路吸引顧客參與,是一種開放式創新精神的實踐,這個網站激發了第一個版本的顧客忠誠計畫、酬賓卡和金卡相關活動。
-推出新冷飲「雪酪」,但隨即放棄。
-選擇在經過颶風摧毀的紐奧良舉辦兩年一度的經理人會議,藉由各種志工活動,重拾夥伴熱情。
-進行時間與勞力效率的最佳化安排,精簡工作流程。
-研發VIA即溶咖啡上市,藉由改善即溶咖啡的品質以及人們對即溶咖啡的觀感,重塑咖啡行業。
-開設與星巴克截然不同的兩家咖啡店:「十五街咖啡和茶」與「洛依街咖啡和茶」,提供更顯著的在地經驗,以探索與學習的精神,允許星巴克在獨立的環境中進行實驗,並從中洞悉消費者需求。
-落實執行「咖啡與種植者公平機制」。

從舒茲種種的改革作為,我們可以發現到,創新並不僅是「產品」本身的創新,同時也必須重新思考星巴克與顧客和整個社群的「關係」。舒茲以「勇往直前」的決心,努力在咖啡的浪漫靈魂與數字的現實要務之間保持平衡。

撰寫推薦文此刻的我,正坐在台北中山捷運站旁的星巴克,本想點一杯VIA咖啡,但店員告訴我四月六日才上市,我轉而點了新產品「碧螺春茶」。這也讓我想起今年初舒茲宣布,拿掉原來商標外圈上的「星巴克咖啡」字樣,以便「讓我們有自由與彈性,思考咖啡以外的東西」。再次掌舵的舒茲,正帶著星巴克航向一個新的市場與通路。

下午五點三十分,中山捷運站旁的星巴克一位難求,店中的環境有點吵雜,但舒茲的故事讓我沉浸其中,讓我以一種浪漫卻又實際的角度去思索企業在歷經轉型過程中的酸甜苦辣、點點滴滴,也正如書中所說,我似乎又再次聽到星巴克的歌聲,在我周圍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