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奎斯的一生
馬奎斯的一生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A Life
出版日期:2010/05/28
印刷:黑白印刷(內文720頁+16頁精采照片)
裝訂:平裝
頁數:736
開數:18開(21*16.8cm)
EAN:9789570836080
出版社:聯經
銷售狀態:絕版
內容簡介
這部書雖然不是馬奎斯的第一部傳記,卻絕對是最精采的一部!

本書主要圍繞在馬奎斯的生平故事,涵蓋瑣碎小事到豐富的人生歷練,凸顯出馬奎斯生命中的許多張力──名人地位與文學作品的品質之間,政治與寫作,以及權力、孤獨、愛情之間;也描繪了加勒比海的背景與令人消沉、獨裁統治的高地波哥大之間的對比。這些錯綜複雜的糾葛帶來名聲和無法想像的財富之後,馬奎斯刻意但了不起的遠離「馬康多」、魔幻寫實和《百年孤寂》。

《馬奎斯的一生》比小說更精采、更動人。
買書贈【馬奎斯限量珍藏版明信片】乙張(共2款,隨機出貨。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馬奎斯認定馬汀是他的官方傳記作者,在15年的研究期間,他們經常見面、訪談,終於在費時17年的努力後出版。馬汀至少訪問了300多人,包括古巴領袖卡斯楚、菲力培‧貢薩雷斯、數任哥倫比亞總統、作家卡羅斯‧福恩特斯、尤薩,和阿爾瓦羅‧穆提斯等人。他也訪問了馬奎斯的妻子、兒子、母親、弟妹、經紀人、譯者、大部分的好友及工作上的夥伴(包括批評者)。這本傳記所根據的不只是馬汀在過去20年間對於馬奎斯與其背景的獨特體驗,也來自豐富的資料研究。本書的水準之高,令其他傳記作家望塵莫及。

他是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
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1940年遷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進入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並開始文學創作,1948年因哥倫比亞內戰中途輟學。不久他進入報界,擔任《觀察家報》記者。1955年因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擔任《觀察家報》駐歐洲記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訊社記者。
1961至1967年,馬奎斯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之後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歐洲,繼續其文學創作。1975年他為抗議智利政變而舉行文學罷工,擱筆5年。198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並擔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1982年哥倫比亞地震,他回到祖國。1999年得淋巴癌,此後文學產量遽減,2004年始出版新作《憶我憂傷妓女》。
馬奎斯一生獲獎眾多,包括1969年《百年孤寂》獲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197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1972年獲拉丁美洲文學最高獎──加列戈斯文學獎,1981年獲法國政府頒發榮譽軍團勳章,1982年登上文學殿堂高峰──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同年也榮膺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

震撼世界的《百年孤寂》
《百年孤寂》甫一面世即震驚拉丁美洲文壇及整個西班牙語世界,使得馬奎斯一躍成為炙手可熱的世界級作家!這部描寫發生在虛構的馬康多小鎮,布恩迪亞家族百年七代興衰的故事,可說是拉丁美洲歷史文化的濃縮投影,寫出人性的孤獨,也勾勒出數十年內戰的血腥冷酷,被公認為魔幻寫實主義最具代表性之作,二十世紀現代文學必讀經典。

本書特色
書架上的《百年孤寂》,隱藏了我們曾經對文學的熱情與想像
經歷了書店沒有馬奎斯小說的悲哀期
《馬奎斯的一生》終結這場黑暗
全球中文版,正式曝光

賈西亞‧馬奎斯,一生比小說更精采、更動人


‧以《百年孤寂》震撼世界近半世紀,締造文學奇蹟、198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征服全球讀者、作家、出版商、版權經紀人、書店、媒體
‧半世紀以來最偉大、最受歡迎的世界文壇重要小說家,影響未來100年的不朽文學巨人。

馬奎斯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和家鄉哥倫比亞寫進小說裡,而傑拉德‧馬汀以傑出的寫作功力揭露這些故事背後動人心弦、令人神往、充滿幽默的現實世界。他努力完成馬奎斯的經典傳記,同時保有客觀、批判的角度,充分展現這位作家錯綜複雜、高潮跌宕的人生。

本書訪問超過300人以上,撰寫成書出版超過17年
唯一由馬奎斯本人正式默許的最重要傳記
他的傳奇生命,你必須知道。


書評、推薦
〈國際媒體讚譽〉
馬汀在敘事中結合了背景故事和小說……使讀者更了解馬奎斯偉大小說背後的歷史。
──Jason Wilson,《獨立報》

我們已經有他的小說,現在,感謝老天,我們有了這部永垂不朽的作品。
──《金融時報》

他的傳記……寫了17年,他一點也不後悔投入這麼多的時間……從頭到尾都引人入勝。
──《泰晤士報》

大師級……馬汀的書是卓越的功績,不著痕跡的推崇一位複雜的人,對他一生的作品則是不可或缺的關鍵。
──《週日電訊報》

〈國內外名家推薦〉
王安憶(知名作家)
荒誕作品的創作,更需要嚴格的現實作基礎。這基礎一是為抽象歸納其更真實更本質的情景所需,二是為無拘無束的想像的真實根據所需。《百年孤寂》的作者正是在對現實進行了深切的體察,思考,判斷,歸納之後,才可有縱情的想像,創作一部《百年孤寂》。而《百年孤寂》所表現的馬康多與布恩迪亞家族興衰的運動過程,不僅是拉丁美洲的現實,而是可應用於一切生存:小至一個生命,大至一個帝國,這便也是《百年孤寂》不是作為一本對拉丁美洲的解釋,而是作為一部小說獨立存在的意義。

王聰威(小說家)
跟我們這些平凡人得應付的情感瑣事相較,那些震古爍今的偉大作家,比方說像是賈西亞‧馬奎斯,到底是怎麼度過他們的愛情人生呢?
讀《馬奎斯的一生》,可以讀到馬奎斯夫人Mercedes Barcha對丈夫的風流情事這麼下結論:「Gabo是個非常不尋常的男人,非常不尋常。」
真是高明無比的回答。這個從來沒有對馬奎斯說過「我愛你」的女人,為私人間的情感遊戲,同時也是全世界讀者都想一窺的大師隱私,築起了無可深究的霧般圍籬,卻又令人感到有種深情的包容。光讀這些小細節,就覺得本書真是太過癮了。

甘耀明(小說家)
賈西亞‧馬奎斯,無論稱他「大師中的大師」、「現代小說的救世主」,或「通往魔幻世界的守門員」,不過是在他既有榮耀之上多放根羽毛。但我得說,《馬奎斯的一生》開啟視窗,視野廣闊又鉅細靡遺,呈現馬奎斯的冒險式生命書寫,我視為床頭書捧讀。任何人在此書可以發現自己遺落的羽毛,放回背上,絕對有飄浮快感。

夏曼‧藍波安(知名作家)
馬奎斯的一生恰是南美洲大陸末端的哈恩角:天候變換的莫測,海象洋流的更替是如此的具象,如此的本質,比航海家在大海孤寂的故事更豐饒。生處的年代,哥國多事之秋的世代,外祖父的經歷,孕育了馬奎斯兒時鷹眼般的銳利視野,恰給西方文人平原視角最劇烈的諷刺。他是哈恩角洋流湍急之處的黑鮪魚,是結實的,有智慧,有感性的整體。

張淑英(台大外文系教授)
一位傑出的作家,浸淫在創作的世界裡,猶如「愛與魔鬼」的掙扎,時而像「沒人寫信給上校」般的孤單期盼,時而像是「迷宮中的將軍」,英雄有淚;總要歷經「愛在瘟疫蔓延時」的艱辛等待,始有《百年孤寂》的經典著作的誕生,更能發揮「預知死亡紀事」的想像能力;提筆創作,如「風吹落葉」般─自然或狂飆─那就是賈西亞‧馬奎斯。馬奎斯的一生,愛情、家庭、創作、人生,他的態度忠於初衷,忠於鄉土,忠於文學。他是安地斯山的神鷹─胸懷拉美,翱翔世界。

陳小雀(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馬奎斯的一生》有學術研究的批判探索,也有傳記作家的細膩縷述,是傑拉德‧馬汀透過300多場訪談、歷時17年所累積完成的巨作。以馬奎斯為主幹,時光貫穿百餘年,從19世紀末的哥倫比亞千日戰爭到2007年《百年孤寂》出版四十週年;空間則隨著馬奎斯的足跡橫跨新舊大陸,並旁及拉丁美洲國家的風風雨雨。魔幻寫實大師即使早已名利雙收,然而一生悲喜交織,難掩孤寂本質,儼然一部精采絕倫的小說,不亞於他的任何一部作品。閱讀《馬奎斯的一生》彷彿沉浸於如夢似真的「馬康多外傳」。

董啟章(知名作家)
並不是每一個小說家也適合出傳記。小說越精采,作者的人生便相對地越失色。馬奎斯是那少數例外。他的小說固然散發著非凡的魔力,他的人生也充滿著戲劇化的元素——從哥倫比亞小鎮電報員之子到世界知名的小說家,從海明威的仰慕者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從窮途潦倒的記者到名成利就的大人物,更不要說年少時跟九歲女孩一見鍾情、長大後結為夫婦終身不渝的愛情故事。最令人讚嘆的是,馬奎斯竟然能以寫小說的精湛技藝,來駕馭自己的人生,讓自己的故事看來猶如一部充滿驚奇但又富有條理的小說。在傳記作者傑拉德‧馬汀的筆下,馬奎斯的藝術與人生的完美融合得到了最熱情的總結。這於老作家來說是莫大的幸福,而於讀者來說,是一場魔幻的盛宴。

鄭樹森(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榮休教授)
西方文壇有一個調侃諾貝爾文學獎的笑話,說這個獎是「死吻」;得主的成就雖得肯定,但必然從此「江郎才盡」,空戴桂冠。美國小說家史坦貝克1962年獲獎時,即揚言不懼此「咒」,且自信日後定有突破。但到了1968年,史坦貝克還是齎志以終。史坦貝克之前的幾位美國小說家(如海明威和福克納),獲獎之後雖有作品問世,但都江河日下,大不如前。相形之下,哥倫比亞小說家賈西亞‧馬奎斯1982年獲獎後,不但文類多樣,且好評如潮,是五十年來打破「諾咒」的第一人。

黎紫書(知名作家)
毫無疑問,馬奎斯具備一個傳奇人物應該有的所有條件。馬奎斯這名字早已超越文學,甚至也超越了地域和時間。那不只是一個寫在文學史或人類史上的名字;正如其名作《百年孤寂》一樣,他早已融入文學和歷史本身。
我原來十分害怕這樣的一本傳記會做出太多揭露,以致破壞了一個傳奇人物該有的神祕性。而現在看來這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因為馬奎斯擁有他人生故事的各個版本。這些版本看來都魔幻而寫實。結果你知道得愈多,便愈被其中「不可解說的真實」所迷惑。

駱以軍(知名作家)
這是一本讓曾對小說有夢的讀者熱血賁張、泫然欲泣的傳記。
馬奎斯把小說推到我們人類地圖最蠻荒卻也最熱鬧的邊界。他貧窮潦倒,之後又為成名所累卻永遠如他筆下的鬥雞對小說保持那瘟疫、夢咒般的狂熱。而這本書如那些藤蔓纏蛇神話怪獸刺青周圍,漫開在皮膚的淡藍墨暈,我們讀到小說之外的,堆放在他那巨大靈魂工場裡如何用他自己拉胚長出的邦迪亞上校、獨裁者,或阿里薩,「啊,一個小說家該是這樣活法。」讀畢我們會如是說。

目次
序曲:卑微的出身(1800-1899)
第一部 家鄉:哥倫比亞(1899-1955)

第一章:關於上校以及注定失敗的事業(1899-1927)
第二章:阿拉加塔加的家(1927-1928)
第三章:牽著外公的手(1929-1937)
第四章:學校的日子:巴朗基亞、蘇克雷、茲帕奇拉(1938-1946)
第五章;大學生活與波哥大大暴動(1947-1948)
第六章:回到海岸區:卡塔赫納的實習記者(1948-1949)
第七章:巴朗基亞、書商和波希米亞團體(1950-1953)
第八章:回到波哥大:王牌記者(1954-1955)

第二部 旅居海外:歐洲及拉丁美洲(1955-1967)
第九章:探索歐洲:羅馬(1955)
第十章:飢寒交迫的巴黎時期:波西米亞人(1956-1957)
第十一章:鐵幕之內:冷戰時期的東歐(1957)
第十二章: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大媽媽」的誕生(1958-1959)
第十三章:古巴革命及美國(1959-1961)
第十四章:走避墨西哥(1961-1964)
第十五章:魔術師麥逵迪:「百年孤寂」(1965-1966)
第十六章:終於到來的名氣(1966-1967)

第三部 見多識廣:名人與政治(1967-2005)
第十七章:巴塞隆納和拉丁美洲風潮:文學與政治之間(1967-1970)
第十八章:孤獨作家緩慢的寫著:「獨裁者的秋天」與大千世界(1971-1975)
第十九章:智利和古巴:賈西亞‧馬奎斯選擇革命(1973-1979)
第二十章:回歸文學:「預知死亡紀事」以及諾貝爾獎(1980-1982)
第二十一章:聲名大噪以及石榴的香味:「愛在瘟疫蔓延時」(1982-1985)
第二十二章:以官方歷史為背景:賈西亞‧馬奎斯的波利瓦爾(迷宮中的將軍)(1986-1989)
第二十三章:回到馬康多?歷史變故的消息(1990-1996)
第二十四章:七十歲及之後的賈西亞‧馬奎斯:回憶錄以及憂傷娼婦(1996-2005)

後記:永垂不朽─新的塞萬提斯(2006-2007)


前言
賈布列爾‧賈西亞‧馬奎斯於1927年出生於哥倫比亞,他是第三世界最有名的作家,也是「魔幻寫實」文學形式的最佳代表,這種寫作風格在其他開發中國家與其小說家之間頗受歡迎,薩爾曼‧魯西迪便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賈西亞‧馬奎斯也許是拉丁美洲文學界有史以來最受尊崇、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小說家;在這個公認名作難求的時代,過去四十年來,他在歐洲及美國「第一世界」的名聲無人能及。

的確,若是檢視二十世紀的小說家,我們發現目前評論家公認的「偉大」作家都來自前半世紀(喬哀斯、普魯斯特、卡夫卡、福克納、吳爾芙);然而,二十世紀後半也許只有賈西亞‧馬奎斯真正的成就一致公認的偉大作品。他的傑作「百年孤寂」於1967年出版,出現在「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小說轉折之際,也許是1950年到2000年之間,唯一不分國籍、文化的受到廣大歡迎的作品。在這方面,就主題(概括的說是「傳統」和「現代性」之間的衝突)和接受度而言,說這是世界上第一本真正「全球性」的小說,一點也不為過。

在其他方面,賈西亞‧馬奎斯也是鮮有的現象。他是一位嚴肅但受到一般大眾歡迎的作家,正如狄更斯、雨果或海明威,不但作品廣受歡迎,知名程度直逼運動員、音樂家或電影明星。一九八二年獲獎時,他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拉丁美洲,自從賈西亞‧馬奎斯發明「馬康多」之後,他在這個因而脫胎換骨的地區家喻戶曉,大家都親暱的叫他「賈布」,如同默片時代的「查理」或足球界的「培耶」。他雖然是二十世紀拉丁美洲最知名的四、五位人物之一,卻來自名不見經傳的鄉下小鎮,不到十萬的人口大多是文盲,鎮上沒有鋪路也沒有下水道,而且這裡的地名「阿拉加塔加」(也就是「馬康多」)也只會讓第一次聽到的人發笑(雖然聽起來像咒語「阿布拉卡達布拉」可能使他們心生好奇)。來自拉丁美洲的著名作家很少來自如此的小鎮背景,然而,他們在文學上和政治上也少有他如此深入的投入與瞭解。

如今,賈西亞‧馬奎斯名利雙收,在五個國家光鮮的地段置有七個家。最近幾十年來,他得以要求(或更經常地拒絕)半小時五萬美元的受訪費。他也得以在任何的報紙發表文章,收取高額稿費。如莎士比亞一般,他的作品標題如鬼魅般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報紙頭條上(「一百個小時的孤寂」、「預知災難紀事」、「獨裁者的秋天」、「愛在金錢蔓延時」)。他大半輩子的時間都被迫面對、忍受驚人的知名程度。有錢、有名、有權的人都希望得到他的青睞和友誼──方斯華‧密特朗、菲利普‧貢薩雷茲、比爾‧柯林頓、近幾任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總統,還有其他名人。然而,雖然他在文學上和財富上如此的成功,他一生仍然信奉左派革新主義,捍衛對其有利的主張,並致力於進步的基業,包括成立具影響力的新聞、電影學院。三十多年來,他和另一位政治領袖費德爾‧卡斯楚的親密友誼也不斷引起爭議與批評。

我花了十七年的時間撰寫這本傳記。有別於早期每個人所告訴我的(你永遠見不到他,即使見到他也不會合作),我在開始著手的幾個月內就見到了我的主角,雖然不能說他很熱衷(「你為什麼想寫傳記?傳記代表死亡」),但他很友善、親切、包容。的確,每次我問到自己所寫的這本傳記是否算得到認可,總是得到一樣的答案:「不,這不是經過認可的傳記,只是經過默認的傳記。」不過令我感到意外和感激的是,2006年,賈西亞‧馬奎斯自己告訴世界媒體我是他的「正式」傳記作者。也許,這也使我成為他唯一正式默許的傳記作者!這真是一項非比尋常的殊榮。

如眾所皆知,傳記作者和傳記對象之間的關係並不容易,但我非常幸運。他是一位專業記者、也是專業作家,熟悉如何把別人的人生故事用在自己的小說裡;就這一點而言,輪到他成為被寫的對象時,賈西亞‧馬奎斯可說是相當的容忍。1990年12月,我首次在哈瓦那見到他時,他說他答應我的請求,只有一個條件:「做好你的工作。」我想,他會同意我沒讓他代勞我的份內工作,我需要他的協助時,他也伸出援手回應。為了撰寫這本傳記,我進行了大約三百場的訪問,許多參與的人已不在人世;然而,我知道若不是「賈布」暗示我「沒問題」,費德爾‧卡斯楚和菲利普‧貢薩雷茲可能不會接受訪問。如今他總算可以讀到這本書了,我希望他仍然覺得我沒問題。他始終不願意給我每個傳記作者夢寐以求的「掏心掏肺」,因為這樣的互動「不恰當」;然而過去十七年來,我們在不同時間、地點、私下和公開場合的相處,加起來相當於一個月的時間;我相信他告訴我一些少有他人知道的事。然而,他從來沒有試圖用任何方法影響我,而且他總是以用天生記者的倫理與犬儒說:「你看到什麼就寫什麼,你寫什麼我就是什麼。」

這本傳記的研究以西班牙文進行,所閱讀的資料也是西班牙文,大多數的訪問也是以西班牙文進行,卻以英文寫成、出版(雖然西語翻譯於2009年出版)。在一般正常的情況下,傳記作者,特別是第一本完整的傳記作者,應該由傳記對象的同胞撰寫,對於祖國和對象本身瞭若指掌,能夠理解每次溝通之中最細微的神韻。但我的情形並非如此(除此之外,賈西亞‧馬奎斯是國際知名人物,不只是一位知名的哥倫比亞人),如同他本人聽到我的名字被提起時曾經也許不那麼誠心的嘆息:「嗯,我猜每個有自尊的作家都該有個英文傳記作者。」我懷疑在他眼中,我唯一的優點是顯然一生熱愛他所出生的大陸,並為之傾倒。

賈西亞‧馬奎斯一生中所有重要的時刻,他都有各種不同的版本,整理這些版本並不容易。如同馬克吐溫一般,他喜歡編造故事,更別說吹牛,他也喜歡故事有令人滿意的收尾,尤其是他自己的人生故事;同時,他也非常喜歡開玩笑,反學術、非常偏愛神秘、坦白的離間,正好讓記者或教授失去線索。這是他稱為「大媽媽主義」的一部份(稍後再補充,目前也許可以小心的翻譯成「開玩笑」)。就算你可以確定某些特定的軼聞來自某些「真正」發生過的事,你還是沒辦法寫成某個特定的故事,因為你會發現,他人生中大多數知名的故事他都說過好幾個版本,每一種版本都有某些真實的元素在內。我自己就親身經歷過這種渲染的狂熱,而且也很樂意的受到感染(不過是我自己的生活,希望不是這本書)。對於我總是不屈不撓、準備好應付只有瘋狗和英國人才會使用的調查伎倆,賈西亞‧馬奎斯家族總是印象深刻。因此,我覺得無法抹煞賈西亞‧馬奎斯自己散播、顯然相信的神話,乃至於我(顯然是我狂熱的特質)曾經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裡,坐在阿拉加塔加廣場的長凳上,就為了「感受」我的傳記對象知名出生地的氛圍。

經過這麼多年,難以想像這本書終於完成,而我在此寫著前言。許多疲倦不堪、比我更傑出的傳記作者認為,投資在如此苦勞的時間和精力根本划不來,只有傻瓜和頭腦不清楚的人才會開始這樣的工作,也許以為有可能與偉大、優秀或僅是有名的人物交談、得到認同。我也許有可能同意這樣的結論。然而,若是有哪一位對象值得投入人生四分之一的時光,無疑地非賈布列爾‧賈西亞‧馬奎斯不尋常的人生與事業莫屬。

傑拉德‧馬汀
2008年7月

延伸閱讀
‧巴爾加斯‧尤薩
《城市與狗》
《天堂在另一個街角》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

‧伊莎貝拉‧阿言德
天鷹與神豹的回憶(三部曲):《怪獸之城》、《金龍王國》、《矮人森林》
《春膳》

‧托瑪斯‧埃羅伊‧馬汀尼茲
《探戈歌手》
作者/譯者/繪者簡介
作者:傑拉德‧馬汀(Gerald Martin)
作者簡介
傑拉德‧馬汀(Gerald Martin)
匹茲堡大學現代語言學院教授,也是國際早期美洲文學協會的主席。作品包括《穿越迷宮的旅程》(1989),評論阿斯圖里亞斯的《玉米人》(1992)和《總統先生》(2000)。他的重要研究,多次刊載於劍橋拉丁美洲歷史期刊上。

譯者簡介
陳靜妍
英國新堡大學現代語言所博士,畢業於淡江大學英文系、愛丁堡大學賽爾特研究所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水泥中的金髮女子》(麥可‧康納利)等。

延伸閱讀
靈山(諾貝爾文學獎得獎十周年紀念新版【平裝】)
靈山【諾貝爾文學獎得獎十周年紀念新版】 全球獨家典藏版‧封箱…
城市與狗
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拉美文學「爆炸時期」的重要代表作…
公羊的盛宴
在勇氣與懦弱之間,世界變了顏色…… 一場眾人屏息、預備宰殺「…
4筆  最前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目前  Go /共2頁 
推到Facebook
熱門書籍
【聯經中國史】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黑暗世界與多元璀璨文化並存的時代 突破「…
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
★塞繆爾.約翰遜獎得主、當代中國史學巨擘…
紅樓夢公開課【三冊套書】
★ 臺大網站總點閱數超過410萬,華人世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