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該換一種做事的方式了/蕭瑞麟(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科特(John Kotter)是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在領導與變革領域頗具知名度,所以其實我的推薦序對《這不是我們做事的方法!》這本書只是錦上添花。科特一反過去學院派的寫作風格,這次以伊索寓言的方式,用說故事來談變革,令人感到新鮮。短篇的寓言故事企圖讓經理人理解,若食古不化,眷念過去的成功模式,抱持僵固思維,失敗是必然的。
這本書以狐獴一族為故事背景,描述狐獴面對突如其來的環境改變(禿鷹密集來襲,食物又短缺,內部驚恐亂成一團)時,如何化逆境為順境。科特透過狐獴的故事闡述領導與管理在變革過程中分別扮演的角色。為了不破梗,故事我就不多說。組織必須展開變革時,事務必須管理,眾人必須領導,制度必須改變。我就以此來談談這本書想要帶給讀者的三個訊息。
做事的方式
變革不能喊高調,展開組織變革時必須落實執行面的工作,舉凡擬定工作計畫、編列預算、分派工作、評量成果、推動解決方案等。這些「雜事」的落實都必須靠嚴密的管理。麻煩的是,企業往往發展出一套規範之後,工作與思考都會僵化。大家都習以為常時,一旦遇到要改變,就會以「這不是我們這裡做事的方式」為由,拒絕改變,也因此阻礙變革的萌芽。
電子書技術最早是索尼研發的。然而由於各部門墨守成規,不願改變,過時的制度更造成內部相互競爭。後來,亞馬遜超越索尼,蘋果iPad也超越索尼。當企業成功十年、二十年或更久,漸漸會由自滿、自負而產生自戀。老派不願意改革,導致企業陷入僵化思維;若新派提出革新方案,患有「僵思」症的主管就會提出過去的豐功偉業,暢談成功的往事,批評改革的諸多缺失。就算新派偷偷展開變革,也因為土法煉鋼而使革新一事無成,結果革了自己的命。
展開變革時,首先要改變的,就是做事的方式,也就是既有的管理方式。
做人的方式
接下來是領導。遇到僵化的組織,領導人首要面對的是「失能的團隊」。團隊成員雖然各個身懷才華,卻無法合作,使得創新難以推展。彼此不信任,成員之間便會相互推敲,隨時擔心被人暗算。真話不說出,組織就無法學習,埋下許多小危機,等著有一天被點燃。科特總結,要啟動變革,領導人必須發揮「做人」的力量,遵循八個步驟:建立危機意識、建立同盟、形成策略願景、集結志工團隊、排除阻礙、贏取短期成效、帶領團隊漸漸加速前進、促成變革制度化等。
作亂的方式
組織變革最具挑戰的是:改變過時的制度。改變制度這件事技術上說起來不難,但因為牽涉到內部各黨派複雜的利益,所以變得窒礙難行。不過,組織之所以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制度。改變組織不良的制度才是變革得以持久的關鍵。然而,改變制度常會被老派的主管誤解為「犯上作亂」,而欲予以壓制。領導變革時,必須仔細安排「作亂」的方式,理解組織的脈絡,找出制度的盲點。如此才能使變革持久。
面對組織老化的企業,這本「故事書」將是策動變革的起點。由狐獴寓言中,我們將看到許多改變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