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介紹
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
本書透過具體而細緻的實證研究,探討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的消費文化,希冀打開晚明消費史的多元面向,豐富這一段歷史。全書的兩大主軸,其一是嘗試把近代早期中國的消費史,放在世界史的脈絡下,觀察晚明時期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晚明已形成「消費社會」的現象,以修正英國史學家關於「消費革命」的歷史解釋。本書另一個主軸是士大夫的消費文化。從消費文化的角度,一方面可以看到晚明社會結構的變動,特別是士、商關係的變化;另一方面士大夫也透過消費文化,塑造消費品味與流行時尚,來重新建構他們的身分地位。
日常犯罪與清代社會:十九世紀中國竊盜案件的多元分析
《日常犯罪與清代社會》以四川巴縣檔案為主要史料,深入探討十八至十九世紀中國地方的竊盜犯罪史,為清代社會史研究開闢新視野。作者採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結合法制史、法律社會史、歷史犯罪學、物質與消費文化研究,以及城市史與都市社會學等多元視角,全面剖析清代竊盜犯罪的複雜面向。 在宏觀層面,本書關注同治朝巴縣竊盜案件與重大歷史事件及社會變遷的關聯;在微觀層面,則呈現了犯罪動機的多樣性,挑戰了「貧窮即犯罪」的觀點。此外,也詳細考察清代竊盜相關法令、竊賊身分與行竊類型、案件審理流程及機制,並透過分析被盜物品,揭示了當時的物質消費情況和城鄉差異。 經由對日常犯罪的探討,書中的論述在史料、方法與觀點上均有所突破,開拓了史學研究的新領域。作者意在喚起對犯罪史的重視,尤其是注意犯罪者的能動性,且藉司法檔案來探析社會結構的變化,對於研究清代社會史、法律史、犯罪史的學者而言,本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
和戰、邊防與流民:南宋晚期的朝臣與國是爭議
和戰是南宋朝野長期關注、激烈爭辯的議題。倚江南立國的南宋,長期面臨金、蒙強敵的虎視與侵凌,和戰既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國政,更是承繼北宋議政傳統,高唱春秋大義的士大夫最關注、議論的核心議題。 到寧、理二帝的南宋中晚期,和戰議題更提升到相繫國家安危的重大國是,引發激烈論辯。寧、理二帝的繼位掀起黨爭,引發南宋內政嚴重對立,又在境外蒙古崛起、南侵及政權遞嬗的過程中,被迫捲入爭戰的漩渦,讓和戰及其衍生的邊防、流民議題相互糾結,甚至互相攻訐,演成嚴重政爭。 黃寬重長期深入研究宋代的政經環境與社會議題,並提出獨到論述,本書是認識南宋內政、外交、士大夫議政風格及晚宋政局發展,最關鍵的課題。
冷戰與中國文學現代性:一九四九前後重新想像中國的方法
從20世紀對中國現代性的諸多想像出發, 將中國文學跨越地緣政治的裂隙, 置身於全球冷戰的脈絡之中。 本書直面中國知識分子經歷的種種危機和挑戰,在全球冷戰的脈絡中,思考現代中國文學的分裂與世界性,並展現未完成的或被壓抑的理念與理想,是如何在後冷戰時代的政治、文學與文化中重新浮現出來。藉由討論藝術與政治、國族與敘述之間的微妙關係,探究中國知識界在文學與文化層面,如何回應冷戰時代政治的對峙與文學的裂變。這些文化實踐和探索中產生的思考,至今仍影響著華文世界形形色色的政治與文化事件。
未完的旅程: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
──第13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首獎作品擴寫── 一隻想回家的黑熊,改變了台灣的山林與人。 牠在25天內移動了54.75公里,翻越14道陡峻陵線, 從海拔432公尺到2050公尺,爬升與下降累計高達27公里…… 探究人與熊、都會與山村、原住民族與政府之間層疊交錯的問題, 思考在對與錯、黑與白之間,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黑…
古月集:秦漢時代的簡牘、畫像與政治社會【卷一~卷四,套書附專屬書箱】
秦漢時代的文物考古, 出土了大量的織物、飾品、陶銅金銀玉器、壁畫和畫像石刻等等, 炫麗的色彩得以重現在世人的眼前, 使我們有機會捉捕到兩千年前的真實光影。 歷史現場的炫麗,雖然可能只是部分恢復, 但是我們可以用想像去填補失色的部分, 再現歷史風華。 今天的歷史研究和書寫者,很多忽略顏色,只習慣專注於文字材料…
證嚴上人佛教思想研究
證嚴上人立意將佛教思想理性化、實踐化、生活化,他所創立的慈濟功德會及慈濟四大志業,都是闡述佛教於人間、於生活中的理想,強調佛法是可實踐、可理性理解、可落實在生活中、可經世致用的文明體系。 何日生博士參與慈濟逾三十年,曾訪學哈佛、牛津、劍橋等大學,專研佛教哲學,將證嚴上人針對佛教經典義理、對應世間事理之開示,歸納出證嚴上人之佛教哲學思想,敘明其對於當代影響與時代意義。 名家推薦 樓宇烈│北京大學哲學系暨國學研究院教授 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 賴永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 李玉珍│國立政治大學宗教所教授兼所長 林建德│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
努力是癮(夢想鍍金.限量袋裝親簽版)
致那些年所有努力的癮與疤 夢想鍍金.限量袋裝親簽版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錯把生存當生活? ★ 臺灣文學金典獎正獎、蓓蕾獎雙料得主 ★ 繼短篇連作小說《子彈是餘生》後全新散文集《努力是癮》 內容改編漫畫《小屋人類圖鑑》CCC追漫台同步連載 追求自身生產力大於受人喜愛的是奴隸,追求受人喜愛大於生產力的是寵物;奴隸最大…
小說點線面:敘事中的空間原理
小說裡的空間有那些類型? 空間的配置和結構如何影響對故事的推進? 不同類型的空間上在小說的敘述上發揮何種功能? 小說家與小說研究者向來關注人物、情節、敘述與時間等議題,《小說點線面》一書則另闢蹊徑,挑戰傳統的文學批評方法,將空間元素置於小說分析的核心。 范銘如提出了獨特的空間分類理論,以「點、線、面」三個基本類型,再加上複合空間和邊界等變異形式,涵蓋從微觀到宏觀的各類空間形態,也深入探討了這些空間在文本中的多重功能。 點,包含小面積的居室、單一功能建築體和特定園區,偏向個人的日常活動領域;線,是路徑,是具有聯結、憩止、衝突、逃逸、抉擇性質的中途性空間;面,則是較大範圍的空間,是由許多定點與路徑組織而成偏向集體的公共活動領域,側重於呈現集合性的特徵。 透過細緻梳理百年來的台灣文學,《小說點線面》試圖建構一個既具普遍性、又涵納特定歷史地理彈性的理論模型,不僅揭示空間在文學創作與閱讀中的重要性,為文學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也為跨學科的敘事研究開闢出嶄新視野。
城市異鄉人:城市.現代小說.五四世代
一九二○年代中國許多來自農村破產仕紳階級的青年,流浪到了城市的最底層,迅速積累而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瞿秋白將這群「異鄉人」命名為「薄海民」(Bohemian),在郁達夫的筆下則為「零餘者」,他們以文字驅遣內在的徬徨與孤獨,終而走上街頭的革命暴動,可以說是推動中國從五四「文學革命」轉向五卅「革命文學」的關鍵世代,也是現代中國的奠基者。 本書透過二十世紀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兩座城市:北京和上海,試圖以此打開五四世代心靈深處「黑暗的閘門」之謎,揭示這群「薄海民」們徘徊在城/鄉之間充滿悲劇性的生命旅程,而現代城市究竟為他們帶來什麼樣的烏托邦願景?又如何讓漫遊其中的他們走出一條既希望又絕望,既浪漫又暴力,既抒情又血腥,從而矛盾糾葛陰影幢幢的文學之路?
200筆  最前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目前  Go /共20頁 
推到Facebook
熱門書籍
漢學散論(楊聯陞誕辰110周年紀念版)
世界漢學界一流學人。從經濟史入手,兼治文…
情動力政治
「情動力」(affect)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文化…
汪精衛與中國的黑暗時代:詩歌.歷史.記憶
汪精衛——中國現代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