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究竟是什麼?你/妳是否對「愛」感到疑惑?
被喻為韓文版「小王子」、「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韓國狂銷超過百萬冊童話寓言
一則鯽魚風鈴追尋「愛」的奇幻浪遊,用最簡單的童話寓言,體現「愛」的本質,「愛」的真意!
「素月詩文學賞」、「東西文學賞」、「鄭芝溶文學賞」、「片雲文學賞」得主,韓國國民詩人──鄭浩承震撼文壇之作!寫給所有人的愛情經典寓言!
韓國知名美術家朴勳睿跨域繪圖
詩人林婉瑜:這個故事以童話的方式書寫,談論的卻是大人世界的愛情。
作家彭樹君、作家敷米漿 感動推薦
本書的主角是兩個鯉魚飾品,一個有著藍眼珠,另一個有著黑眼珠,掛在鄉下寺廟裡一棵大樹的風鈴上;在作者詩意的筆下,這兩個無生命的物體變得栩栩如生、獨一無二。藍眼珠想要流浪,他無法忍受跟黑眼珠一起過著單調乏味的寺廟生活;然而黑眼珠是如此地忠貞不變、恆久不渝,日復一日,愛著藍眼珠。藍眼珠覺得他的生命無聊極了、令人生厭。有一天,奇蹟出現了,他掙脫了拴住自己的繩索,飛入高空之中;藍眼珠一路漫遊到首爾,踏上了一趟尋找冒險和新愛情的旅程。
藍眼珠的旅程十分驚險,有情有愛,有自由卻也孤單,幸好不乏善心人與佛陀的指點仍倖存了下來。經歷了這些顛沛流離的困境之後,藍眼珠回想起廟裡的黑眼珠,他們能否重聚,過著極為幸福快樂的生活?
《戀人》是一顆小小的寶石,在讀者閱畢最後一頁後,將會訝異於作者的文字之美、意象之純粹,卻道盡了這世間對於愛的各種迷思與想望,並縈繞心頭久久不去,熠熠地散發出隱約又持久的光芒。
作者深受安徒生作品的啟發,《戀人》的故事呈現了愛情的錯綜複雜,關於為何人不該孤獨以終,為何每個人能夠相互學習、圓滿我們所愛之人;人們緊密相連,使彼此變成在一起的最好之人。這個寓言探討了愛情的犧牲以及無條件、永恆、忠誠特質,就像安徒生,鄭深信藉由純真的故事,人心之中最美好的部分可以藉此被照亮、並成為驅動世界的力量。
※ 本書佳句:
這個世界沒有愛情是完成的,只有想要完成愛情的過程而已……。
那個過程的連續,就是愛情。
愛情一定也需要努力,世間所有的事,顯然都可以靠努力來完成。
不過很不幸地,愛情有一部分似乎無法只是單靠努力。
所謂的分手又是什麼?是想見面時也見不到啊
見不到人,會令人這麼恐懼嗎?只要還想見對方,分手就會讓人恐懼。
死亡終究是為了生命,沒有死亡,我們的生命也就不可能存在;
死亡是生命的果,生命則是死亡的因。
愛不一定需要很多時間醞釀,愛可以是突如其來的。
一眼,一瞬間,都可能因為喜歡而有了愛。
※ 專文推薦
林婉瑜(詩人)
※ 名家推薦
彭樹君(作家)
敷米漿(作家)
※ 作者的話
參拜過雲住寺的臥佛後往山下走,
就在佇立大雄殿前那個時候,
我突然發現,大雄殿廊簷下原本懸掛的
風鈴鯽魚少了一條,
只留下空蕩蕩的鐵絲線隨風搖晃。
我心中掛念著,那條魚是為什麼,
而又是飛向了哪裡,
於是寫下這一篇童話故事。
我終於領悟到,為什麼我的人生會刮風,
為什麼我會聽不見風鈴傳來的聲音,
而我存在的位置,又是哪裡。
最後,我原諒了自己。
一陣風吹來,
我把這篇童話送給雲住寺的風鈴,
也把它獻給相愛、
並成為彼此風鈴的所有戀人們。
作者:鄭浩承(정호승 Jeong Ho-Seung)1950年出生於大邱,畢業於慶熙大學(Kyung Hee University)韓國語文學系及同系研究所。1972年在《大韓日報》新春文藝發表童詩〈爬上石窟庵的英熙〉;1973年在《大韓日報》新春文藝發表詩歌〈瞻星臺〉;1982年在《朝鮮日報》新春文藝發表短篇小說〈慰靈祭〉,從此登上文壇。作品包括詩集《悲傷致快樂》、《首爾的耶穌》、《清晨的信》、《愛上之後就去死》、《因為孤獨,所以為人》、《若是流淚就上火車》、《這短暫的時間當中》、《擁抱》;詩選集《不動搖的蘆葦》、《我所愛的人》、《我愛你,對不起》;散文集《鄭浩承的安慰》等。曾經獲得韓國「素月詩文學賞」、「東西文學賞」、「鄭芝溶文學賞」、「片雲文學賞」。
譯者:蕭素菁韓國漢陽大學社會學碩士班畢業。目前從事專職韓文翻譯/口譯工作,並擔任台北市信義社區大學韓語教師。譯著包括《戀人》、《一天》、《不可思議的世界文化遺產》、《上哈佛真正學到的事》、《離開後留下的東西:遺物整理師從逝者背影領悟到的生命意義》、《尼采先生之沒禮貌的上班哲學》、《韓國飲食的素顏:從泡菜到蔘雞湯,形塑韓國飲食文化的100個事典 》等近五十本。
繪者:朴勳睿(박향률 Park, Hyang-Ryul)1950年生,漢城大學美術系、弘益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現任大學教授、西洋畫家。曾在漢城、紐約、巴爾的摩、福岡等地舉辦過19次個展及多次聯展。主要作品收藏於駐歐洲共同體韓國代表部、駐日內瓦韓國代表部、駐尼泊爾韓國大使館。他的畫裡經常出現高句麗壁畫中的神話動物如:飛魚、人面鳥、三足鳥、天馬等等。總是沉默無語的他,宛如深山中靜默的清澈溪流,帶著源遠流長的歲月所凝聚出足以穿石的力道,然後慢慢向著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