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地圖》推薦序/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蕭代基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生活各方面都不能沒有水,生活在寶島台灣的我們實在很幸福,因為台灣降雨豐富,年平均雨量達2,510公釐,約為世界平均值之2.6倍,我們長期以來都可以享用低價、隨手可得且乾淨的自來水,這長期的生活經驗使得很多人以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資源,以致於用水較為浪費,台北人均每日用水量較新加坡、首爾、大阪、東京都高。

但是《水資源地圖》這本書反覆地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事實,也就是現在的地球面臨水危機,總體而言,水不再是可再生的資源,而變為耗竭性資源,因為很多水被污染了,地下水枯竭了,但同時人口增加、用水量增加,更多地區的水供需缺口更加擴大。在缺水地區,不但不用奢想自來水,人們(多是女性)每天需要到遠處取水。

很多人可能以為這些水危機是別人的事,與台灣無關,但是事實上,台灣地狹人稠,每人每年所分配雨量僅及世界平均值之七分之一;雨量在時間及空間上之分布極不均勻,因此有些地區時有旱災;山高水急,因此水資源的保育與利用都很困難;地質年輕且屬颱風與地震帶,因此易致坡地災害及水災。這些外在條件使得台灣處於水危機風險陰影之中,再加上長期以來水管理失靈及未來長期的氣候變遷,很多具遠見之士已經認為台灣水危機已是深沉的危機。

這本書釐清許多混淆不清的水資源迷思、指引正確之道,提供全民與政府因應水危機的態度與做法,例如,本書指出在先進國家普及率已達100%的衛生系統(即沖水馬桶加上污水下水道系統),對於開發中國家及缺水地區而言,過於奢侈,因為傳統衛生系統都是仰賴水、能源及資本高度密集的處理設備攜帶及處理人類排泄物,此類系統面臨許多挑戰,包括對能源及水資源之高度需求、非常高的建設成本及不小的維護成本,但是對於許多開發中國家而言,能源、水資源及資金原來就是稀有的資源,以致於多數人民生活於不衛生的環境,造成嚴重的健康與環境污染問題,即使是已有完善下水道系統的已開發國家,也面臨全球氣候變遷與能源危機所帶來的威脅,不久的未來是否有足夠的水與能源以維持傳統的衛生系統,也值得人們深思。有鑑於此,「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於2010年向全球科研界公開徵求「創造未來世代的衛生科技」(Creat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anitation Technologies)健康研究計畫,提供最高一百萬美金研究經費,此未來世代的衛生科技要同時符合先進國家、開發中國家與缺水地區的需求。

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好的科學普及專書,作者利用地圖,配合以其他圖表與文字,說明與水資源有關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政策科學等方面的完整知識,每個議題的篇幅只有兩頁,讓讀者不但可以在短時間內瞭解水資源問題所在、原因及解決之道,具備水資源空間與時間的概念以及全球的觀點,更指引我們及政府因應水危機的態度與做法。

由於英文版原書在台灣的數據資料上有許多缺漏,因此聯經出版特別請台大環工所水資源專家駱尚廉教授增補台灣的資料,相信中文版《水資源地圖》的翻譯問市,將能讓台灣的讀者對自己身處的環境有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