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Mobirise Web Creator

〈賴索〉表現了一個平民百姓與政治牽連上關係時的其中一種下場。選擇參予或不參予,都有他無從預見的困苦與磨難,小說並沒有給予任何人一丁點希望—因為小說提供的皆是生活感的細節—在生活的旅程之中,「希望」這個詞彙,有時終究是太過華美。

一九七九年,當原本籍籍無名的黃凡以〈賴索〉一篇獲中國時報文學而成名時,是年年初,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年底十二月,美麗島事件爆發。隱喻似地,剛好夾在一九七九年首年尾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發表的〈賴索〉,不特別訴求哪一種政治立場才是文本心之所向,只是指陳了一條在生活的波折當中,連「選擇權」都是奢侈品時,一個人如何在夾縫中被奪走了珍貴的時間。


百年紀事:

黃凡、〈賴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