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荽(Coriander)
Coriandrum sativum
臭蟲是否肆虐,憑一個線索就可知道,那就是氣味。這種寄生蟲聚在一起,如果遭到驚擾,就會散發出「警報費洛蒙」互相警示,並且散開,結果就是如焚燒橡膠那樣可怕的氣味,讓普林尼想到一種鮮綠色的細莖植物,生有繖狀花序粉、藍或白色的小花。普林尼知道它可治癌症和瘧疾;萬一被神話中以螞蟻為食,生有雞腳的雙頭蛇(amphisbaena)──「彷彿由一張嘴噴出毒藥還不夠似的」咬了,也可服芫荽作為解藥 。那使人厭惡的氣味表示那株植物的果實尚未成熟:一旦成熟,氣味就消失了。
普林尼把這植物命名為coriandrum,來自拉丁文的coris(蟲),不過它也有其他的名字──在美國和中南美洲叫cilantro,在印度叫dhana,在中國叫香菜。反正它是芫荽屬的1年生植物,原生於南歐和地中海沿岸,但也能耐熱和乾旱,因此在世界各地都能栽植,尤其是在俄羅斯、印度、摩洛哥和澳洲。
人類使用芫荽已有很長的歷史,《出埃及記》、希臘邁錫尼文明時期克諾索斯(Knossos)的泥版殘片上就已提及芫荽子,埃及圖坦卡門法老的墓裡也發現了實物。儘管它們是進口而來,因此十分昂貴,但在埃及卻當作藥物大量使用。 《愛柏斯紙草紀事》就推薦以芫荽子作為止痛劑,不過它也建議用啤酒泡沫和半個洋蔥當作「防死的藥物」,因此可靠與否不得而知。
安德魯‧道比說,芫荽「如今似乎是典型的印度香料,也是常見的東南亞香草植物」,不過這種印象是錯的。它一直到西元前三世紀才大量引進印度;可能是阿育王由波斯進口, 因為阿育王「對於移植香草和藥草十分自豪」。芫荽的根和葉(有皺邊就像洋香菜一樣)及種子(黃褐色,有稜紋,有兩個分離的果瓣)都可食用,但似乎只有泰國才這樣做。其葉片尖銳,似柑橘類,種子甘甜,帶燒灼的柑橘味。 芫荽子應在磨成粉之後立即使用,不然風味很快就會消失。 芫荽子在塞浦路斯和希臘特別受歡迎,加在香腸中別具風味,若以檸檬醃汁浸泡,再加入青橄欖,有一種堅果般脆的口感。塞浦路斯招牌菜醃豬肉(afelia),就很依賴芫荽子的味道;希臘捲心菜沙拉(lahanosalata)亦然。水裡撒下芫荽子、丁香、肉桂和月桂葉煮醃豬腿,就讓人想起耶誕節的味道,至少我覺得如此。
就像葛縷子的種子一樣,黑麥麵包也會加入芫荽子。丹‧雷帕德(Dan Lepard)的《手工麵包》(The Handmade Loaf,2004) 就有一道絕佳的芫荽味黑麥麵包,味道和俄羅斯、烏克蘭傳統小吃店提供的差不多。芫荽子讓麵包「略帶苦味,就像柑橘的白瓤」,不過雷帕德承認,這是後天養成的口味 。
……
如今芫荽子依舊用來釀酒,主要是比利時式的上層發酵(top-fermented,發酵過程酵母會移動至液面)白啤酒,如豪格登白啤酒(Hoegaarden):「通常是在煮鍋煮沸最後5-20分鐘時,每桶加入2.11至8.3盎斯的芫荽。」煮沸時間短是為了確保香氣不會揮發。通常會把芫荽子配合柑橘皮使用。 就像葫蘆巴和薑黃一樣,芫荽子一向都是印度咖哩粉中的平價成份。不過它比較溫和而且可以配合其他成份,十分低調。它最重要的特質就是能調和不同的風味。它很可能是藉著南印酸豆湯(sambar)粉,而被引入英印族群版本的咖哩粉,因為芫荽是這種豆湯主要的香料。但在烹飪最後常加的黎巴嫩香料粉塔克利亞(taklia),和中東各地常用的巴哈拉特(baharat )(見〈混合香料總覽〉)中,它也舉足輕重。
參見: 葫蘆巴、薑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