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札特音樂CD評鑑
莫札特音樂CD評鑑
出版日期:2006/04/19
印刷:黑白印刷
裝訂:平裝
頁數:224
開數:25開
EAN:9789570830026
出版社:聯經
作者:焦元溥
系列: 音樂
  定價:220
銷售狀態:暫無庫存
內容簡介
生於1756年的莫札特,2006年剛好是音樂神童誕生250年的盛大紀念年。由現今最具活力的樂評家焦元溥以他一貫精闢獨到的眼光,爲讀者從茫茫無數的莫札特音樂中,精挑細選出重要曲目,並佐以莫札特生平與音樂之間的巧妙關係。又小又巧的介紹加上幾張精選推薦錄音與最佳CD的封面,將對莫札特的音樂有興趣的入門愛樂者,帶入古典的門檻。

本書特色
每篇簡短精闢,由樂曲的典故與音樂的特色啟動導聆的功能,讓愛樂者及讀者同時具有欣賞莫札特生平與音樂的雙重感動。每篇附上精選推薦CD,並附最佳推薦封面。


【目次】

第一章 莫札特鋼琴協奏曲
莫札特第十號降E大調雙鋼琴協奏曲 (K.365 (K.316a))
莫札特第20號d小調鋼琴協奏曲(K.466)
莫札特第21號C大調鋼琴協奏曲(K.467)
莫札特第22號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K.482)
莫札特第23號A大調鋼琴協奏曲(K.488)
莫札特第24號c小調鋼琴協奏曲(K.491)
莫札特第25號C大調鋼琴協奏曲(K.503)
莫札特第26號D大調鋼琴協奏曲《加冕》(K.537)
莫札特第27號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K.595)

第二章 莫札特交響曲與管絃樂曲
小夜曲《小夜間音樂》(K.525)、《夜晚》(K.239)、《郵號》(K.320)、《哈夫納》(K.250)
嬉遊曲(Divertimento)
《音樂玩笑》(K.522)
第二十五號g小調交響曲(K.173dB)
第三十五號D大調交響曲《哈夫納》(K.385)
第三十六號C大調交響曲《林茲》(K.425)
第三十八號D大調交響曲《布拉格》(K.504)
第三十九號降E大調交響曲(K.543)
第四十號g小調交響曲(K.550)
第四十一號C大調交響曲《朱彼特》(K.551)

第三章 莫札特木管與弦樂協奏曲
第三號G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16)
第五號A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19)
降E大調協奏交響曲,為長笛/單簧管、雙簧管、低音管和法國號與管絃樂團(K.297b)
降E大調協奏交響曲,為小提琴、中提琴與管絃樂團(K.364)
兩首長笛協奏曲(K.313,K.314)
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K.299)
四首法國號協奏曲(K.412,K.417,K.447,K.495)
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

第四章 莫札特室內樂作品
四首長笛與絃樂四重奏(K.285、K.285a、K.Anh.171/K.285b、K.298)
為鋼琴、單簧管、雙簧管、法國號、低音管的降E大調五重奏(K.452)
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第十七、十九號弦樂四重奏《狩獵》(K.458)、《不和諧音》(K.465)
第三、四號弦樂五重奏(K.515, K.516)
單簧管五重奏(K.581)

第五章 莫札特鋼琴奏鳴曲與鋼琴獨奏作品
a小調鋼琴奏鳴曲(K.310)
C大調鋼琴奏鳴曲(K.330)
A大調鋼琴奏鳴曲《土耳其風》(K.331)
c小調鋼琴奏鳴曲(K.457)和c小調幻想曲(K.475)
C大調鋼琴奏鳴曲《為初學者》(K.545)
D大調鋼琴奏鳴曲(K.576)
a小調輪旋曲(K.511)、b小調慢板(K.540)、d小調幻想曲(K.397)、《小星星變奏曲》(K.265)等經典鋼琴獨奏作品

第六章 莫札特聲樂作品與宗教聖樂
《紫羅蘭》(K.476)等藝術歌曲選
《音樂會詠嘆調》與《歡欣、雀躍》(K.165)
C大調《加冕彌撒》(K.317)
c小調彌撒(K.427)
《安魂曲》(K.626)

第七章 莫札特歌劇作品
《後宮誘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K.384)
《費加洛婚禮(Le nozze di Figaro)》(K.492)
《唐喬凡尼(Don Giovanni)》(K.527)
《女人皆如此(Così fan Tutte)》(K.588)
《魔笛(Die Zauberflöte)》(K.620)

第八章 發現莫札特

附錄 莫札特年表


國際知名樂評家 焦元溥
《莫札特音樂CD評鑑》
獨具創見


找到你的莫札特
焦元溥


今年是莫札特誕生二百五十年。或許是之前逝世二百週年獲利甚豐,全球各大唱片公司與樂團多半推出特別計劃,將莫札特從年初排到年尾,熱鬧轟炸一整年。奧地利更是舉國歡騰,將維也納(莫札特事業發展地)和薩爾茲堡(莫札特出生地)塑造成愛樂聖地不說,更瘋狂推出各式商品搶攻消費者荷包。除了行之有年的「莫札特巧克力」,現在更有「莫札特香腸」、「莫札特嬰兒服」、「莫札特杜松子酒」、「莫札特啤酒杯」、「莫札特慢跑褲」和「莫札特胸罩」等等,真可謂琳瑯滿目、目不暇給。

說巧不巧,奧地利又是今年歐盟輪值主席。為了重啟歐憲,總理舒賽爾(Wolfgang Schüssel)更在莫札特生日當天(一月廿七日)遍邀藝術、科學、外交和媒體菁英參加「歐洲之聲會議(The Sound of Europe)」,以期歐人能在維也納愛樂美聲與莫札特妙曲中捐棄成見,走向歐洲認同。且不論他的執政夥伴,以排外和讚揚希特勒聞名的奧地利未來聯盟黨(BZOe)黨魁海德(Jorg Haider)是否該優先服用這帖妙藥,至少表面看來,莫札特這下子不僅是最偉大的音樂神童,現在還成了歐洲統合的救世主。

當莫札特成為商業宣傳,也就讓人心生反感。反骨的愛樂者乾脆拒聽,譁眾取寵的人也紛紛出籠。像是英國寫手萊布列希特(Norman Lebrecht),就語不驚人死不休地說莫札特「空有美麗外表、缺乏開創野心、沒有存留任何有益心靈之物」藉以起鬨。一邊是仙樂飄飄,一邊是全民公敵。莫札特究竟何德何能,值得全世界為他吵鬧?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聆賞莫札特這死人骨董到底有何意義?

讓我們來面對兩個關鍵問題:莫札特是天賦異稟的神童,還是精益求精的大師?他是巧奪天工的妙手,還是深刻動人的巨匠?

莫札特是天賦異稟的神童,還是精益求精的大師?

當莫札特年幼拋頭露面出外賣藝時,無人相信這孩子竟會作曲,認為那些樂曲定是別人代筆,莫札特不過是騙局一場。即使莫札特父親用各種方式證明兒子的天才,眾人在不得不相信後仍不免丟出幾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之類的酸話。諷刺的是,在莫札特誕生兩百五十年後,世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卻是永遠的神童——莫札特是天上謫仙、下凡天使。寫曲毫不修改,下筆完美無缺。他的天才無可解釋,也無須解釋。反正就是天才,天才到我們只須知道他是天才。

如此近乎諂媚的「天才觀點」觀點,其實未比兩百四十年前的聽眾高明多少。

無可否認,莫札特確實是音樂神童。然而,「神童」的定義是什麼呢?許多神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們僅能「在十歲達到常人二十歲的成就」,但長至二十歲時卻和常人無異。莫札特卻非如此。在舉世罕見的音樂天份之外,莫札特也有令人佩服的認真。終其一生,莫札特都在學習各種不同風格與形式。他知道自己的天份,對俗人不免帶有幾分驕矜與不屑;但在音樂面前,他仍然尊敬偉大前輩的成就,以期在巨人肩膀上瞭望更寬闊的天地。他研究巴赫與海頓,從其對位與形式中整理出自己的心得,並圓熟地展現在作品裡。和聲運用上,莫札特在生命最後十年,其時常展現大膽創意往往超越他的時代。在多年寫作與學習後,莫札特再也無法滿足於世俗音樂規矩。他既掌握高度寫作技巧,就要以如此技巧表現腦海中的音響與音色。於是,再誇張的遠系轉調,再特殊的和聲設計,莫札特都能以驚人技法譜出渾然天成的樂想,徹底心樂合一。像是第二十四號c小調鋼琴協奏曲和《不和諧音》弦樂四重奏,莫札特的寫作堪稱「回到未來」。這不僅僅是天才而已,更是不斷學習與自我突破下的非凡成就。

世人對莫札特的另一迷思,便是其無修改的完美手稿。但我們不該引申,就此認為莫札特作曲不做修改。我們只能說他在腦中進行創作與思辯,不像貝多芬在譜紙上留下顯而易見、苦苦修改的痕跡。莫札特寫曲向來在腦中構思全局後下筆,因此手稿幾無修改。但這並不表示莫札特不曾記錄樂思、整理草稿,甚至全曲重寫。世人多半著迷莫札特作品手稿之精確完美,卻忽略他在草稿上的旋律筆記,與少數未完廢稿中所呈現的失敗想法。當世人驚嘆歌劇《魔笛》不落痕跡地融合各種風格,單純地以「天才」來形容這不可思議的成就時,卻忘記這是他自幼於義大利、曼罕(Manheim)、巴黎、維也納等作曲風格一路學來,累積二十年旅行與閱歷心得後的成果。

綜觀莫札特一生藝業,他不只是天才,更是努力的天才,一生不斷學習與進步的天才。與其說他是「永遠的神童」,不如說他是「罕見的早熟藝術家」。莫札特不只是天才,更是精益求精的大師。

莫札特是巧奪天工的妙手,還是深刻動人的巨匠?

然而,即使莫札特的作品技巧高超,旋律動人,但這並不表示他的作品就是有深度的創作。無論是當時旁人的觀察,或是莫札特自己的書信,在在顯示出這位作曲家的生活態度與行為舉止皆「異於常人的不成熟」,心智表現甚至往往停留在佛洛依德學說的「肛門期」(Anal stage)。對這樣一個作曲天才、生活白癡,其作品美則美矣,但又能有什麼深刻要旨值得我們去鑽研、欣賞呢?然而德國鋼琴巨擘許納伯(Artur Schnabel)卻說「莫札特對孩子太簡單,對音樂家太難」,擁有超絕技巧的俄國鋼琴大師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更認為莫札特的作品是「最困難的音樂」。為什麼這麼多音樂家為莫札特著迷?是他們自作多情、無事生非,在大師的迷思中人云亦云,還是莫札特真有不凡深刻之處,讓人得用一生去探索?

莫札特創作的深度,來自其細膩的心理層次與生動的戲劇效果。許多作曲家的經典作品,成就在於形式與邏輯的嚴謹精確,是智慧與哲理的結晶。但莫札特不然。雖然他一樣展現出高超的形式設計與對位功力,但其音樂旨趣卻非動機發展和邏輯推演,而是內在心理層次。這也是莫札特的和聲運用往往超越時代的原因。他的音樂乃是表現其心理層次與情思發展,和聲自也跟隨心思而走,而不完全忠於調性主音思考下的邏輯與規矩。和聲愈是轉折多變,情感也就愈幽微深邃。莫札特之所以不凡,就在於他能毫無障礙地以音樂表現自己的思考與情感,以全方位的技巧呈現真實的人性。

莫札特不見得對人世有「特別深刻」的觀察,但在其最佳作品中,任何一絲感受他都能以音樂表現地淋漓盡致。由淺見深,反而能「自一粒沙中看世界,從一朵花中見天堂」。這也是莫札特無論歌劇、器樂、聲樂、聖樂、管絃樂、室內樂或協奏曲都寫得面面俱到,無入而不自得的關鍵。對演奏者而言,如此完美且完全的情感呈現,也就成就作品的豐富層次和藝術深度。音樂史上能掌握精湛作曲技法者不在少數,但能把想法說得如莫札特般自然且完全者,卻是鳳毛麟角。

莫札特之所以至今仍為人歌頌,並不是他的天才,而是他寫出人性最深刻、最基本、放諸四海皆準的情感。因為如此,莫札特讓演奏者用一生體會;因為如此,莫札特讓全世界感動。

莫札特「名曲」曲目選擇

莫札特的作品編號超過六百。冒著掛一漏萬的危險,要在如此眾多曲目之中選擇代表作品,確是棘手難題。本書最早的構想是選擇「莫札特五十名曲」,但筆者私自偷渡,讓本書在最後在「五十篇文章」中介紹莫札特經典作品。筆者的選曲標準為:

1.通俗性:所謂的「名曲」自然必須要「有名」。幾乎莫札特所有著名旋律所在之作品,都可在這五十篇介紹文中出現。然而,「著名」且「通俗」的作品,並不代表這就是莫札特最出色的創作,像《小星星變奏曲》就是一例。但既然本書是「名曲」介紹,如此作品自然不被錯過。
所謂的「通俗性」,其定義也隨著時代改變。舉例而言,在莫札特六大交響曲之外,若說還有任何交響曲能列為「第七大」,以往必是第三十一號《巴黎》或第二十九號。然而,自從電影《阿瑪迪斯(Amadeus)》以第二十五號第一樂章宿命般的g小調主題震撼世界後,本曲也跟著成為莫札特最受歡迎的早期交響曲。本書在選曲上反映最新的時代趨勢,但也不忽略傳統,參考近十年來的音樂會曲目與唱片錄音目錄,盡可能地將「傳統」與「現代」的名曲整理於五十篇短文之中。

2.重要性:相對於「通俗性」,莫札特許多不是最出名的作品,卻是精采至極的非凡之作,像第二十二號和二十五號鋼琴協奏曲。一些作品甚至稱不上「通俗」,卻是偉大的經典。在「通俗性」之外,筆者必須對音樂負責,選擇作曲成就高超、內涵深刻,真正具「重要性」的創作。本書在「通俗性」和「重要性」之間多所思考,最後的結果雖然不見得能讓所有人滿意,但已是筆者與許多音樂家共同討論過的心得。

3.多樣性:就藝術成就而言,筆者其實很想貪心地挑選莫札特十六首,而非九首鋼琴協奏曲。但莫札特既然創作多樣,在各個領域皆有傑作,筆者也希望能呈現莫札特的多元創作與才華。因此「多樣性」亦是選曲上的重要考量。從最通俗的鋼琴協奏曲和《小夜間音樂》(K.525),到相對冷門卻具有歷史重要性的藝術歌曲,本書努力在五十篇文章中呈現最豐富的莫札特,讓讀者不偏食地品賞這偉大的天才。

推薦版本選擇標準

和推薦曲目同樣重要的,則是本書簡單的版本推薦。對多數愛樂者而言,是演奏家而非樂譜,為世人展現出莫札特的形貌。因此,了解曲目和聆賞演奏幾乎同樣重要。就版本選擇上,筆者標準可大約分為五項:

1.易購性:本書出版宗旨,在於幫助愛樂人輕鬆地認識莫札特作品與莫札特詮釋。因此好的演奏若難以購得,收藏困難,筆者仍無法將其列為首選。本書中除了一兩個例外,首選推薦都是在台灣易於購得的演奏。即使首選可能難以購得,所列之其他選擇定是易於購得的版本。

2.實惠性:筆者盡可能選擇中價版錄音做為首選。如果首選並非中價,其他建議也必有中價版本。同時,筆者也盡可能就曲目選擇最佳搭配。以交響曲而言,筆者推薦的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和貝姆(Karl Böhm)版,即在單張高價雙CD中收錄莫札特六大交響曲,讀者只須再添購第二十五號即可,而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版更是在三張低價中收錄本書所提之七大交響曲。在聲樂與聖樂曲目中,筆者更以組合搭配為主要考量,愛樂者不必購買所有首選,即可以最經濟的預算購得莫札特最豐富的曲目。在歌劇方面,筆者的首選皆為附歌詞的全曲版本,但也盡可能自不附歌詞的「二合一巧裝版」中選擇優秀演奏推薦。讀者可就所列推薦作綜合搭配,得到最實惠的購買組合。

3.延展性:筆者推薦版本之另一設計,在於曲目的延展性。以莫札特五首小提琴協奏曲而言,雖然筆者僅介紹第三與第五,但所推薦的版本中都有物美價廉的全集版本。愛樂者若喜愛這兩首協奏曲,自得以順道將其他三首一起聆賞。莫札特傑作眾多,本書則希望能以最輕鬆自然又經濟實惠的方式幫助愛樂者囊括經典。
此外,首選不見得就一定是筆者心中的最佳演奏。筆者盡可能在推薦中呈現各種不同的詮釋風貌,讀者可以比對三個推薦版本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購買選擇。以莫札特長笛作品為例,讀者可以選購當今柏林愛樂長笛首席帕胡德(Emmanuel Pahud)的版本簡單地一網打盡,但筆者也把長笛巨匠朗帕爾(Jean-Pierre Rampal)的詮釋分列首選,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論及交響曲,馬克拉斯(Sir Charles Mackerras)與布拉格室內樂團(Prague Chamber Orchestra)的版本,其實是筆者心中所有莫札特交響曲的首選 但筆者最後也僅含蓄地選擇此版兩曲為首選,把介紹空間讓給其他精彩演奏。在鋼琴協奏曲中,筆者心中第二十二和第二十四號的首選皆是傅聰,但也因如此,筆者在第二十二號改以李希特為首選,希望有心的愛樂者能藉此欣賞各種不同的表現風格,而不以首選而滿足。

4.多樣性:一如「首選」不見得是唯一首選,筆者在三個推薦錄音中,也盡可能提出不同派別演奏。像《降E大調協奏交響曲》原始版和新校版就兩者皆選,《安魂曲》更列出莫札特學生蘇斯邁爾(F. X. Süssmayr)補寫版的現代與古樂演奏版,以及列文(Robert Levin)的補寫古樂版。這些錄音無論就版本或演奏上都有根本性的差異,讀者應可由版本比較而發現其中異同,筆者也希望愛樂者能大膽嘗試。

5.經典性:即使有前面四項考量,演奏與詮釋水準仍是筆者的核心焦點。然而,錄音水準也不得不成為考量。許多「經典」筆者無法推薦並非詮釋奇特,而是年代過於古老。錄音水準代表音樂資訊的保存程度。對於初入門的愛樂者而言,筆者對版本的考量在於盡可能清晰地掌握全曲形貌,而非讓聆賞者自行重建原本的音響與音色效果。以第二十六號鋼琴協奏曲為例,蘭朵芙絲卡(Wanda Landowska)福至心靈的演奏幾乎是公認的無上妙品,但這1937年歷史錄音在樂團細節上卻甚為模糊,筆者也就不推薦給欲首次聆賞此曲的愛樂者。整體而言,筆者盡可能選擇1970年以後的錄音做為首選和推薦版本。但例外還是存在,如鋼琴家李帕第(Dinu Lipatti)與法國號家布萊恩(Dennis Brain)的錄音,因為這些都是偉大經典。即使錄音稍舊,仍是難以超越的至高藝術。

除了錄音品質,什麼樣的演奏和詮釋能成為筆者心中的「合適推薦」?簡而言之,筆者對詮釋的選擇標準在於:

1.技巧:演奏者必須表現出極佳技巧,並以極佳技巧表現詮釋。

2.風格:筆者已經盡可能接納各種不同風格,但底線仍是本著樂譜。「自行運用彈性速度」和「誇張運用彈性速度」的演奏,則不在筆者的推薦之中。

3.詮釋:莫札特既然是強調心理發展的作曲家,筆者也就不推薦許多「優雅精緻」,詮釋卻平面化的保守演奏。此外,演奏莫札特極重「格調」,但品味卻無法評論,只能感受。例如《魔笛》中的夜后應該要唱得「威儀天下」而非「潑婦罵街」—而「威儀」與「潑辣」之間的取捨,筆者只能提供自己的標準,請讀者自行選擇。

章節編排與聆賞建議

面對莫札特的眾多作品,即使選出五十名曲,仍然足以讓人迷失。究竟要如何開始欣賞莫札特?一如前述,莫札特在各個領域皆有非凡成就,但其最傑出的音樂成就仍然展現在心理層次的刻劃。而最能表現心理層次者,莫過於歌劇。莫札特在藝術圓熟期所寫下的歌劇,對人物角色設定與內心情思轉折的描寫,音樂史上幾無敵手。和歌劇互相對應者,則是其鋼琴協奏曲。身為當時全歐最出色的鋼琴家,莫札特在自己的樂器上唱歌,以抽象化的器樂表現歌劇世界的複雜層次。離開語言後的旋律,反能超越文字而直指最幽微曖昧的情感,和其歌劇同是莫札特藝術的代表。

由於語言限制,筆者將抽象化又最為通俗的鋼琴協奏曲列為首章。欲快速了解莫札特的藝術,鋼琴協奏曲堪稱最佳入門。相較於鋼琴協奏曲,莫札特的交響曲和管絃樂則呈現出其較為理性、重邏輯思考的一面。因此在探索莫札特心理層面後,筆者將交響曲和管絃樂曲列為次章。莫札特的木管與弦樂協奏曲,就性格而言,則是交響樂與鋼琴曲之中和,而其細膩的樂思,也足以作為第四章室內樂作品的前導。欣賞過精緻的室內樂,第五章則回到莫札特自己的樂器,較室內樂更單純的鋼琴獨奏作品,感受極為純粹的音樂之美。第六章則自簡約走回複雜,由器樂走向人聲,從世俗走向宗教,介紹莫札特的聲樂與聖樂作品。

從鋼琴協奏曲開始,本書第二到六章的章節編排,其實是為了第七章聆賞歌劇作準備。當愛樂者探索過莫札特的心理層次,熟悉其型式與邏輯之美,從器樂到人聲的表現皆了然於心,自能充分欣賞且享受莫札特在歌劇中所表現出的千變萬化,領會莫札特最偉大的藝術。

莫札特的作品不僅屬於莫札特,更是屬於全世界的文化公共財,成為引用、改編、再創造的素材。究竟莫札特的旋律在別人手上能玩出什麼花樣?聽過五十名曲後,你還記得多少?最後一章,筆者則簡單介紹古典音樂中「有關」莫札特的作品,讓音樂玩家們來場「發現莫札特」音樂捉迷藏。附錄的年表,則幫助愛樂者整理莫札特這五十名曲的創作先後,讓人得以觀察莫札特不斷進步的音樂創作。

找到你的莫札特

國中時,我身體不好,常請假在家。

或許是個性使然,每當躺在床上,喜愛音樂的我總是強迫自己去聽我不喜歡的作品—我就是想貪心地吞下所有我該知道的曲目。了解自己喜歡的作品不稀奇,搞清楚自己不喜歡的作品才是真功夫。既然無處可去,何不藉機學習?

於是,我聽了一遍又一遍的莫札特。

十五年前,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為討厭的莫札特寫一本書。

十五年後,我更是沒想過,自己能有這榮幸,能為當年「病床之友」寫一本書。

筆者祝福所有的愛樂者能夠「健康快樂」地欣賞莫札特。透過這本小書,希望你能在西方音樂發展歷程中,體會莫札特在美妙旋律之外,對和聲、對位、結構、形式的掌握、思索與開創。別像我一樣苦苦摸索十五年—無論莫札特是否吸引你,在這過度喧囂的二百五十週年,請給自己一個機會直接面對這震古鑠今的天才,找出屬於你的莫札特。
作者/譯者/繪者簡介
作者:焦元溥
1978年生於台北。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學士、美國佛萊契爾學院(Fletcher School)法律與外交碩士、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音樂學博士,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自15歲起於雜誌報章發表文字作品,涵蓋樂曲研究、詮釋討論、音樂家訪問、國際大賽報導、文學創作、翻譯與劇本改編,著有《樂來樂想》、《聽見蕭邦》、《樂之本事》與《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一~四》等專書十餘種,也擔任國家交響樂團(NSO)「焦點講座」策劃,「20X10蕭邦音樂節」和「Debussy Touch鋼琴音樂節」藝術總監,以及台中古典音樂台與Taipei Bravo電台「焦點音樂」和「NSO Live雲端音樂廳」廣播主持人,前者獲金鐘獎最佳非流行音樂節目獎(2013),近年更製作並主講音頻節目「焦享樂:古典音樂入門指南」與「焦享樂:一聽就懂的古典音樂史」(看理想)。

推到Facebook
熱門書籍
漢學散論(楊聯陞誕辰110周年紀念版)
世界漢學界一流學人。從經濟史入手,兼治文…
情動力政治
「情動力」(affect)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文化…
汪精衛與中國的黑暗時代:詩歌.歷史.記憶
汪精衛——中國現代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