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113期 2024/12月號(風土的文學採集)
點擊試閱
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113期 2024/12月號(風土的文學採集)
出版日期:2024/12/01
開數:17*23*1公分,橫式左翻
EAN:977181795000008
出版社:聯經
  定價:120
銷售狀態:暫無庫存
內容簡介
風土的文學採集

二〇二〇年起,《鹽分地帶文學》定位全臺灣第一本風土文學誌。風土文學不只是鄉土、新鄉土、地方文學,更是寫作者積極介入後的成果,因為寫作者的記錄、經驗、發生與詮釋,令風土有了嶄新的意義。

本期專題探究「風土採集」的歷史,考察南臺灣的地方刊物,邀請田野達人洪震宇傳授故事的採集術,並安排《地味手帖》董淨瑋、《貢丸湯》吳君薇、《美印臺南》王倚祈三位地刊主編不藏私地真心對問;除此之外,我們亦找到鄭順聰、陳淑瑤、程廷Apyang Imiq、吳欣翰四位作家,分就語言、地景、文化與歷史四種面向,示範四種風土寫生的方法。

因為寫作讓生活更有趣,因為書寫讓風土更有意義,願我所見的美好,你也能感受到。

Mu Ling 蔡沐羚/封面、專題插畫





從工業小城來的鱸鰻

我移住的地方是一個工業小城,某一天在家裡附近的傳統市場買菜,熟悉的魚攤旁來了一個陌生的黝黑粗野男人,提了幾個橘色大桶子,桶內有黑色魚影竄動,他蹲在地上瞪人也不吆喝。我好奇走過去,往橘桶子裡看。

「那是什麼?」我問。
「你不會煮啦。」男人說。
「是啥啦!」
「鱸鰻啦!野生的。」
「鱸鰻?海的?」
「汫水的,你不會煮啦。」
「哪裡來的?」

男人指了一座我抬頭便可以望見的矮山說:「那裡的溪流。」

我看看桶裡比手臂還要粗壯的鱸鰻強悍地扭動,又抬頭望著那座我慢跑時會經過山腳的山,那裡居然有這樣的野性存在著,關於這個咫尺之遙的風土,我一無所知。

二〇二〇年,我和編輯團隊受命改版《鹽分地帶文學》時想起這件事,觸動我賦予了這本刊物一個新的定位:「臺灣第一本風土文學誌」。這本刊物不想只是將文學編輯成靜態的描述、詮釋、虛構或紀錄,更希望能成為一種積極而有意識的「介入」,讓一般生活擁有風土的意義與樣貌。或者對一個文學人最好的是,居住在一個地方,願意無私地貢獻自己的文字,如同風力、雨水、土壤、習俗一般基本而獨特,自然而然地為該地構成一方風土。有幸的是,這樣的想法,在每一期刊物裡,我們都得到許多早就如此生活著的作家的支持,對我來說他們不只是風土作家,而是較「他地」稍微提早的開花前線一樣的,是「此處」風土的一部分。

因此,我總是對幫助《鹽分地帶文學》的作家們,懷抱著深深的感激和敬仰,或許有一天,如果我夠努力的話,也能成為哪裡的風土。






作者/譯者/繪者簡介
推到Facebook
熱門書籍
生徒年代:茶金歲月前傳
最美時代劇《茶金》的感動原點 北埔姜阿新…
未完的旅程: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
──第13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