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體
是細胞通力合作產生的出色成果,人類物種也因此才得以存續。這項對策不論出自天擇演化或智能設計,總歸是相當成功,於是現今全球人口約已達 68 億並持續增長。儘管人口數量龐大,卻沒有哪兩人是完全相像(就連同卵孿生子,在行為、外觀上也有些微差異,因此爸媽依然認得出誰是誰)。人體是個已經受到密集研究的課題,卻仍有眾多祕密尚待披露。活細胞顯像技術逐漸完善,新的化學物質和受體也一天天發現。每有新的發現,都成為下一項發現的踏腳石。

「生命的祕密」
1953 年,詹姆士.華生(James Watson)和法蘭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宣布他們發現了「生命的祕密」──去氧核糖核酸結構,也稱為 DNA。這種雙螺旋是種遺傳藍圖,能用來界定我們每個人,還可以像拉鍊般解開,自行複製出一模一樣的副本。換句話說,我們就是 DNA 的產物。

整整 50 年之後,人類基因組的完整序列在 2003 年發表,指出我們 46 個染色體所含 20,000 至 25,000個基因,分別位於哪個定點。之後不久,就有個人率先把他/她的整組約 30 億對鹼基遺傳密碼形成的DNA 序列破解,並在 2007 年上載到網際網路。

研究人員原本預測,所有人的 DNA 應該都有 99.9% 完全相同,如今根據對個體基因組分析所得推知,我們的基因起碼有 44% 具多樣變異。這類變異不只支配我們的雙眼和皮膚呈哪種顏色,是捲髮或直髮,甚至耳垢黏性高低,還決定我們的細胞對不同激素如何反應,我們容易染上哪些疾病,甚至我們對不同醫藥如何反應。

然而,儘管有這些相異之處,我們卻都以同一套基礎模板建構成形,擁有相同的身體系統,細胞基本作用也都雷同。

解剖學派別
人體解剖學有兩種描述方式。部位法檢視見於身體特定部位(如手部)的不同結構,並依不同層次逐一解剖,探索各個層次展現的相貌。相對而言,系統法則檢視不同身體系統(如骨骼系統、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並逐一研究。舉例來說,這種做法顯示各個骨頭的相互關係,還有腦和脊椎與周邊神經有什麼關係。本書採用系統法,因為這種做法可以更深入了解整個身體是如何運作。

身體系統
人體由幾套分具不同功能的系統組成。這些系統都貫串相連,並經由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相互溝通。這所有系統整合起來,身體才能移動、探索並與環境互動,也才能從事生存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