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日記者看兩岸故宮:一張分裂的地圖
陳宛茜
2012/08/07
「兩個故宮,與其說是外型相似的雙胞胎,還不如說是一張分裂的地圖。」朝日新聞記者野島剛,以十多年走訪兩岸故宮,去年在日本出版「兩個故宮的離合」,中文版由聯經引進。
一九四八年,國民政府北京故宮文物送到台灣,一九六五年台北故宮成立,與北京故宮形成「兩個故宮」。二○○九年,兩岸故宮院長首度互訪、合作「雍正大展」。
「故宮是個不可思議的博物館!」野島剛說,兩館名稱雷同,「雙方若向對方提出商標權訴訟,也非新奇之事」。但兩個故宮不否定彼此的存在,也不搶「正宗」地位,默默以相似名號展示雷同的中華文物。
野島剛曾任朝日新聞台北特派員三年,現為國際編輯部副部長。為了撰寫本書,他走訪兩岸採訪歷任院長,甚至遠到美國閱讀蔣介石日記。
野島剛指出,日本引發的戰爭衍生中國內戰、導致兩岸分裂、間接造成「兩個故宮」。身為日本人,他對「兩岸故宮」議題「有感情、也有責任」。
一九八九年,野島剛首次來台。他形容當時的台北故宮燈光昏暗、導覽員像公務員,雖擁有世界級的收藏,「展覽方式卻一點都不像世界級博物館」。
野島剛分析,蔣介石帶故宮文物來台,是運用了「文物繼承者等同於中國正統統治者」的邏輯。台北故宮設立的目的是「保管文物」,並非像一般博物館是為了啟蒙、教育。故宮因此成為「收藏勝於展示」的博物館。
野島剛發現,台灣向外國人介紹景點時,一定會提到故宮,本身卻對故宮沒興趣、或缺乏相關知識;「台灣人認為故宮是個驕傲,卻並不喜愛它」。
民進黨執政時期,針對故宮進行被外界解讀為「去中國化」的種種改革,包括籌建「故宮南院」、引進台灣人收藏等。
野島剛表示,杜正勝等前院長要讓故宮「走出去」、「走入人群」的宣言可以理解,但作法太急切躁進,「是政治手段,不是文化手段」。結果改革失敗,台灣人和故宮「感情上的距離」也未縮短。
【2012/08/07 聯合報】」
延伸閱讀
台灣十年大變局:野島剛觀察的日中台新框架
台灣總是跳脫我們的預測,讓我們看得頭暈目眩。 這種巨大流動所…
銀幕上的新台灣:新世紀台灣電影中的台灣新形象
二十一世紀新台灣電影現象! 你能在一分鐘內說出十部近三年上映…
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日本帝國最後的軍人,竟然是台灣現代國防的起點? 繼《兩個故宮…
5筆  最前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頁   Go   /共2頁 
推到Facebook
熱門書籍
【聯經中國史】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黑暗世界與多元璀璨文化並存的時代 突破「…
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
★塞繆爾.約翰遜獎得主、當代中國史學巨擘…
紅樓夢公開課【三冊套書】
★ 臺大網站總點閱數超過410萬,華人世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