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董啟章而言:
在世界中寫作,為世界而寫。
這是他到現時為止,所能抱有的最大的寫下去的理由。
我不想說寫作是一條孤單的道路。它是,也不是。
它是,因為就寫作的本質而言,
過程中只得作者自己一人面對,結果也只得一人負責。
它不是,因為無論環境條件如何惡劣,
我們身邊還存在一個寫作共同體,一群理念和實踐的同路人。
再者,寫作絕對不是一個人的事。
寫作必然在世界中發生,在世界中進行,在世界中結果,在世界中重生。
寫作為世界所塑造,但寫作也反過來塑造世界。
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紅樓夢獎決審團獎、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聯合報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
得主 董啟章
從 安卓珍尼 到 雙身 到 天工開物 到 學習年代
20年有成,他堅持走自己的路,在平凡中寫出最不平凡的故事。
這是當代世界華文文學重要的發聲
在學習年代,與同代人對談,論寫作、論行動
致同代人,致後新人,我們是為世界而寫作的
寫出我們這一代!
出道近20年創作思考之集大成
看香港當代重要小說家董啟章如何談文學、論創作、說藝文、品大師
甚至通過文字的力量為弱勢者發聲,同時思考言說和行動、文學與世界的關係
打造華文世界「如何文學,怎樣寫作」的典範
在香港當代重要小說家董啟章的召集下,當代世界文學、文藝、文化創作等各路人馬齊聚一堂。累積豐富的小說創作經驗和舞台戲劇表演的董啟章,以不同於一般文評家的跨領域角度自剖寫作心得,點評各種文學概念和形式術語,與同代的知識分子、文藝創作者、愛好者、讀者、出版人隔空對話,追溯文學創作的本質、文學內蘊的歷史進程,一路談到當代的薩拉馬戈、村上春樹、黎紫書……董啟章精闢的個人見解,反映了新一代創作人的文藝觀念。全書文采飛揚、思路通達,展卷之間,有如親臨其身,親聽其聲,令讀者嘆服。
董啟章的小說素以結構巧妙著稱,每一出手都是重量級巨作,看董啟章如何親述自己的創作過程以及概念形成的每個關鍵,無論是董啟章迷、文學愛好者、研究者,還是有意投入寫作的人,都絕對不能錯過!
本書第一部分「同代人」中的短文,寫於1997年3月至12月,刊於《明報》世紀版專欄「七日心情」的雜論。第二部分「致同代人」是於《自由時報》發表的隔週專欄,時間是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第三部分「學習年代」是在寫作長篇小說《學習年代》期間的片段反思,從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分6期刊載於文學雜誌《字花》。第四部分「論寫作」,大體上總結了董啟章到目前為止對文學和寫作的看法。第五部分「論行動」是環繞著「行動」的觀念、因為時勢的需要而寫成的文章,幫助欠缺公共渠道的弱勢者發聲,同時思考言說和行動、文學與世界的關係。第六部分「對談」,除了是指狹義的對談形式,也指向文學的對話特質。第七部分「序言」,是董啟章近年給幾位年輕香港作家的作品集所寫的評介文章。最後一部分「自序」,收入的是幾篇較能代表董啟章不同時期的寫作觀念的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