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文

陳俊宏/元富證券董事長
他,歷經傳產、生技、證券業,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
他,輔導國內最多生技上市櫃的元富董座,
他,被喻擁有「章魚哥」的預測能力。
輔導國內最多生技公司上市櫃,元富推上公開市場的生技類股,幾乎檔檔開紅盤,更不乏生技股股王、股后,陳俊宏精準的眼光為外界稱道,也有不少生技公司捧著技術登門拜訪,但他究竟怎麼看一家生技公司?
陳俊宏說,成功的生技公司只有一種,失敗的公司則有百百種,「我看經營者、看技術、也看市場性,而且是and不是or,成功的生技公司三者缺一不可。」
對於眾人好奇媲美「章魚哥」的預測能力,陳俊宏大方公開秘訣,一一剖析「黃金三角」的生技公司成功策略。

1.經營者
他說,經營者是生技公司的靈魂,看經營者就看他夠不夠堅定。生技是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產業,在成功前有一段黑暗的漫漫長路,而且不知何時能成功,創業的理想與現實,團隊的建立與維持、策略的擬定與修正,資金的籌措與運用,以及和外界的溝通,這些挫折都免不了讓人動搖信心,如果經營者歷經重重困難、挑戰還能堅持到底,一定對公司的核心價值與定位非常清楚,只要目標明確,早晚會成功。
2.技術有獨特性
評估生技公司要看技術是否具有獨特性、進入門檻高不高,以及是否有替代方式。生技產業專業技術需求很高,且有特殊的智慧財產價值,如可取得專利,除有助營運,也可授權相關公司,收取權利金。一個公司要有技術實力,有自主的技術平台,且核心技術要有商品化價值,這樣的核心技術是生技公司存活的主要關鍵。
3.市場性
「C肝治療已有口服新藥問市,且治癒率高達九成以上,如果有生技公司說現在要發展新的干擾素療法,你認為還值得投資嗎?」這就是市場性。陳俊宏說,生技產品的市場性要看未來,不是用現在來思考。用現有的技術在現有的市場發展,難度不高、利潤空間也不大;有爆發性的公司是掌握關鍵技術、透過不斷調整,以期在未來的市場有大的營收獲利

何壽川/永豐餘集團總裁
永豐餘集團近年以秸稈造紙屢獲愛迪生獎等國際獎項肯定,加上投資新藥、微創醫材有成,被譽為集團華麗轉身的典範,靈魂人物何壽川每一步的印記,幾乎記錄著寶島發展史。
1986年,永豐餘在銀合歡造林遭遇挫敗,集團卻自此在生技領域埋下種子,萌芽發展至今,總裁何壽川打造的生技版圖,已橫跨新藥、醫材、生技創投等生技上下游產業。
卅年之間,何壽川總裁究竟做了哪些關鍵性投資?
「永豐餘學到寶貴的一課,不能移種外來的物種,育林一定要從撫育、組織培養做起。因此在何壽川的主導下,永豐餘在90年代成立綠色產業小組,從培育桉樹開始,進展到紫杉醇細胞培育,開始給外界製藥的印象。」
2000年,基因定序,永豐餘隔年投資太景醫藥,十年磨一劍終有成
「太景從2001年到現今有15 年,歲月就是如此老去。做一個藥,居然是如此漫長,顛顛簸簸找到對的商業模式,證實台灣可以從零開始,做出新藥,基礎就在台灣最有根基的化學,以及擁有百年歷史的醫療。」

2001年,永豐餘霍山石斛通過大陸認證,跨足新藥開發,何壽川如此看重霍山石斛的原因,除了證實以中藥方式進行實驗、應用,仍通過認證門檻,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解開醣分子的秘密,對於霍山石斛朝未來朝新藥發展,方向也更加明確。何壽川說,從種樹培育、組織培養(tissue culture)、在中國大陸發現上藥,得到科學證實這是可以繁殖,可以量產,繼續在中國大陸行銷,這就是新的產業了。

2003年,上智生技創投投資年輕團隊,成功率近7成

「上智生技創投是台灣唯一主導型的生技創投基金,從新創公司草創期即帶錢、帶經驗參與經營,投資公司的成功率高達三分之二。「年輕人是點,點要變成面就必須在平台上生長。」
特別是醫材,公司創立三年,基本上都可以掛興櫃,台灣的商模是要做前面最辛苦的那一段路,後面就要交給專業的公司行銷,『用我的商品結合你的能力』,下一階段是講求彼此的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