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文

潘金蓮的餃子

美人似乎天生不吃肉,比如董小宛,創造了那麼著名的「董糖」,最喜歡吃的東西居然是水芹菜配茶泡飯,雅則雅矣,卻太過清淡,所以冒辟疆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更性感的陳圓圓。

相比之下,《金瓶梅》裡的女人們就可愛多了,潘金蓮、孟玉樓、李瓶兒三位佳人賭棋,李瓶兒輸了後,三個人居然商量著拿賭注買了金華酒和一個豬頭,讓宋蕙蓮去做最著名的「一根柴火燒出稀爛的好豬頭」。

且看這個史上最著名的豬頭是怎樣燒出來的:「(宋蕙蓮)舀了一鍋水,把那豬首蹄子剃刷乾淨,只用的一根長柴禾安在灶內,用一大碗油醬,並茴香大料,拌得停當,上下錫古子扣定。」不用兩個小時,一個油亮亮、香噴噴、五味俱全皮脫肉化的紅燒豬頭就可出鍋了。再切片用冰盤盛了,連著薑蒜碟兒送到了李瓶兒房裡,三個美女居然就著酒,吃完了一整只豬頭。看這段描寫簡直可以就兩碗米飯,唐魯孫後來也仿效了一回,只是用溏心鮑配著燒豬頭,更加浮誇。

《金瓶梅》裡的女人,不僅愛吃,也會做。比如女一號潘金蓮,就很會包餃子。《金瓶梅》裡吃了好幾次餃子,印象最深的是武大死了,小潘潘思念西門慶,特地蒸了三十個「裹餡肉角兒」,等西門慶來吃。金蓮思念情郎,以紅繡鞋占相思卦,又在夜裡獨白彈琵琶唱曲宣洩幽怨,宛然是古典詩詞中描畫的佳人。

然而佳人的另一面,也是古典詩詞裡從不描寫的一面,便是兩次三番數餃子(本做了三十個,午覺睡醒後一查,發現只剩下二十九個)、打罵偷嘴的迎兒,宛然一個市井婦人,小氣、苛刻而狠心。有趣的是,金蓮脫下繡鞋打相思卦「用纖手」,數餃子與掐迎兒的臉也是「用纖手」,兩相呼應,活脫脫一個立體的佳人。

讓迎兒挨打的罪魁禍首,是一個消失了的「裹餡肉角兒」,即豬肉餡餃子。這種中國人民最喜聞樂見的食物早在唐代便已出現,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魯番挖掘出的唐代古墓中,曾發現長約五釐米的月牙形餃子。到了宋朝,餃子品種開始增多,《東京夢華錄》出現了「水晶角兒」的記載,《武林舊事》「蒸作從食」中有「諸色角兒」。明代的餃子已經和現在沒什麼差別,《萬曆野獲編》中記有「椿樹餃兒」,《明宮史》中則稱為「水點心」或「扁食」。潘金蓮這裡做的是蒸餃,和水餃不同,蒸餃的皮麵必須是開水燙過的,俗稱「燙麵」,比水餃略大,呈半月形,蒸出來皮薄餡大,而且皮子比較筋道,由於不是用水煮的,故而比較乾鬆。小潘潘的心思最為細密,做蒸餃而不做水餃,多半還因為時值陰曆七月,天氣炎熱,潘金蓮家也沒有冰箱,水餃經不住存放。

潘金蓮給西門慶做餃子,很可能是投其所好,因為另一位女主角李瓶兒在招待西門慶時,做的也是餃子,不過似乎比小潘潘精緻得多:「婦人親自洗手剔甲,做了些蔥花羊肉一寸的扁食兒,銀鑲鍾兒盛著南酒,綉春斟了兩杯,李瓶兒陪西門慶吃。」這餃子的滋味,似乎很讓西門慶難忘,乃至於臨死之前,正妻吳月娘問他「想什麼吃」,最後叫孫雪娥做了水餃送去,西門慶「最後的晚餐」,便是那「三四個水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