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乎想像的龐大計劃,專業又敬業的智庫團隊,透過縝密的計算和精細的高科技,帶領我們探索神祕又美麗的太空世界。

定價:480 元我要購買

《NASA 9大太空任務:一窺宇宙最真實探索實錄》將帶領讀者,跟隨35位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完成九項太空任務,其中包括:

  • 新視野號帶你破解冥王星之祕
  • 跟著好奇號漫遊火星
  • 透過哈伯太空望遠鏡窺見宇宙深處
  • 飛越兩個世界的曙光號
  • 克卜勒任務展開獵星行動
  • 揭開土星環祕密的卡西尼─惠更斯號
  • 太陽動力學天文台24小時監看太陽
  • 獨行已逾十年的火星偵察軌道器
  •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掃描月球零死角

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林俊良 | 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 傅學海 |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曾耀寰 共同推薦

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探測太空?回顧早年探索事蹟,當麥哲倫、達伽馬,甚至皮西亞斯等人啟程踏上旅途的時候,許多人無疑都認為,冒著生命危險,花了那麼多錢,來查探地平線外有什麼東西,根本是種愚行。然而那群探險家並沒有找到他們預期的事項,但他們的探索事蹟到頭來卻改變了世界。相同道理,機器人太空任務和望遠鏡,以及地基望遠鏡,也協助我們探索遙遠處所,而且促成了那麼多未知的──也未料到的──宇宙相關事項的發現。

驅動我們投身探索與發現的部分起因是無形的:拓展我們的地平線、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尋找所有非我們所能逆料之事項,並嘗試解答先前所討論的深刻問題:好比宇宙是怎麼開創的?生命是如何開展的?我們是不是孤單的?

探索也有實質的效益,好比科學、醫藥、通訊、運輸等種種技術的開發與進步。探索精神激勵我們創造發明,於是我們才能投身探索,並可能由此而改變世界。如今我們還不能清楚知道,倘若人類真能前往火星、木衛二或更遙遠的地方,我們會找到什麼事項,不過假使我們只待在我們的地球「搖籃」裡面,那麼我們就永遠都不會知道。

作者

南西‧阿特金森

Nancy Atkinson

通俗太空天文新聞網站《今日宇宙》的編輯與作者,還是航太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太陽系大使。寫了好幾千篇太空相關文章,從2004年起每天著述不斷。她是《太空生活型態雜誌》(Space Lifestyle Magazine)總編輯,也不斷有文章刊載在Wired.com、Space.com、航太總署《天體生物學雜誌》(Astrobiology Magazine)、《太空時代》(Space Times)雜誌以及中西部好幾份報紙。她和好幾個太空相關播客網站有長期合作關係,包括「Astronomy Cast」、「365 Days of Astronomy」,也曾擔任航太總署月球科學研究院(NASA Lunar Science Institute)播客主持人。目前住在明尼蘇達州。

緒論

一路熱鬧上太空

人類太空飛行當然是十分引人注目──而且也始終是我的報導生涯中很重要的環節──關於不載人的機器人太空船,也始終是我心之所向。這種機器是我們探訪宇宙的使者,代理我們飛往人類還無緣前往的遙遠地方。從小到大我不斷聽說水手號(Mariner)、維京號(Viking)和航海家號(Voyager)這樣的太空船大膽執行一些最早期的深太空任務,並開創劃時代發現,改變了我們對太陽系的看法。它們帶我們認識先前只能夢想,還有藝術家只能想像的世界。【...繼續閱讀】

選文

破解冥王星之祕:新視野號

聽說這是辦不到的事

秉持艾倫‧斯特恩(Alan Stern)的典型風格,他在兩場會議之間,在駕車路途上,騰出時間打了通電話,還回家逗留了一會兒。由於藍牙連線藝術家概念圖像,描繪出新視野號以及它和冥王星與其所屬衛星冥衛一(Charon,音譯「凱倫」)接觸時的景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