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650 元我要購買

西方權威主導的歷史,是基督徒的歷史,是想像的歷史。當訴說的角度與材料被宗教、政治力量左右;當人們聽見的聲音、閱讀的史書全被強權論述掌控,歷史便裂開大口,有了空缺。

猶太人的歷史就是缺口的歷史,屬於個人、民族,也屬於全世界。三千年來,他們依附在各帝國之下,尷尬而窘迫的生存情況,對比、凸顯出西方主流敘事和本位的荒謬,也劃開被埋藏已久,以宗教為名行罪孽之實的歷史共業。

以猶太人為原點的紛爭從未止息。他們在永不平靜的大地上流浪,以雙腳踩出了古希臘、羅馬、近東史,徒手與基督教、伊斯蘭、阿拉伯文化搏鬥。他們被當作古代社會中可隨時被犧牲的特殊階層,忍受財產被當權者掠奪,甚至面臨大屠殺的危險,卻代代掌握帝國的經濟命脈、貿易先機,甚至常任當權者仰賴的文化大使。猶太文化的力量在多重且漫長的壓迫之下不但未見削弱,反而越發強盛,至今仍獨樹一格,甚至在1948年強勢宣布復國,奪回應許之地。

走過顛沛流離的漫漫長路,是什麼讓猶太人在失根後仍頑強茁壯?他們又是如何以無國籍的身分,左右世界歷史的走向?西蒙.夏瑪以如織的細筆,探詢猶太人,同時也是自身的起源,在歷史平滑的敘述上劃開破口,導入真實的明光。

導讀

  

胡芷妡博士(香港中文大學)

記憶中,開始對猶太人產生好奇,應該是在大學上英國文學時。教授談到他在美國的留學生活,說:「在美國第一天上課,打開教室門進去,第一個會和你打招呼的一定是猶太同學;因為他們覺得只有中國人才和他們一樣有悠久歷史,而且只有中國人才和猶太人一樣聰明。」【...繼續閱讀】

前言

  

(節錄)

那是一九七三年,阿以贖罪日戰爭剛剛爆發。儘管以色列軍隊並未示弱,但卻一改七年前的六日戰爭 結束後一直持續著的那種樂觀氣氛,顯得十分嚴肅。這次最後的衝突就像一場勢均力敵的賽跑,在勇猛的埃及人越過蘇伊士運河進入西奈半島期間更是如此。局勢像沙丘般不斷移動,原來安全的地方不再是安全的。【...繼續閱讀】

選文

  

(節錄)

西元前五世紀中葉由於具有轉折、重塑的意義而十分重要。在此時期,一些建築得以造成,且不僅僅以磚石為材。《尼希米記》中記載了當時的興建工程:房梁直而正,石板裁切整齊,廢棄物受到妥善處理,門框裝上了厚重而堅實的鉸鏈,而鎖匠們則忙得團團轉。【...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