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安康:在身邊的越南移民故事,企業千金、計程車司機、市場與美甲店的阿姨……
點擊試閱
抵達安康:在身邊的越南移民故事,企業千金、計程車司機、市場與美甲店的阿姨……
出版日期:2024/04/04
印刷:黑白印刷
裝訂:平裝
頁數:240
開數:25開,長21×寬14.8×高1.3cm
EAN:9789570873108
出版社:聯經
訂購數量
庫存量>10

  定價:380
優惠價:79300
內容簡介
「家的所在,即是認同所在。」
意想不到的隱藏版越南/臺灣史!
大歷史下,最親近你我,生猛有活力的小歷史。
他們是你的老師、同學、朋友、鄰居,
你認識他們,卻從來不真正了解。


政治大學「興隆安康.共好文山」USR計畫採訪作品
記錄越南移民在臺灣的動人故事

歷史課本裡找不到,社會課本也不見其身影。
如今,他們現身說法……

13段藏在巷弄中的移民史

17位年輕作者,透過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方式,採訪在安康社區、校園、巷弄、市場、街邊小吃店的越南移民,以13個生命故事串聯出一段隱藏的越南/臺灣史。
說故事的人有計程車司機、賣米線的老爺爺、市場雜貨店的阿姨、美甲店老闆;有過去是跨國企業千金的奶奶、在西貢經營布行的一家人,還有中文老師、跨國轉學生。

他們是近在我們身邊的活歷史,串聯臺灣與越南,無比重要卻大隱於市。

《南海血書》、華僑「歸」臺……追求自由與安康之路

移民以遷徙的軌跡書寫歷史,反映時代的動亂、社會的變動。本書從1970年代起始,訴說因南北越戰爭,人們如何流離輾轉、拚盡全力想抵達安康之所。1980至1990年代,在越共統治之下的華人如何過生活,又怎樣透過當時國民政府推出的「仁德專案」追尋自由。最後探究經由婚配、依親、遠赴海外讀書而來臺定居的移民,在學業、事業之間,他們如何站穩腳步,成為照亮他人的光?

以遷徙的軌跡,書寫生命的故事

臺灣的移民社會真貌,究竟是什麼模樣?平凡老百姓的小故事提供具體而入微的視角,補足大歷史失落的一環。

這些「有越南經驗的移動者」在不同的年代輾轉流離,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他們的故事並未因靠岸而結束,仍在繼續,不停繼續。

▍本書特色
★ 臺灣歷史課本應該要有,卻從來沒寫到!
★ 近代臺灣移民社會形成的重要一環。
★ 第一手訪談,深入、親切,別處看不到的生命故事。
★ 現正進行中,你我身邊活生生的歷史。
★ 挖掘市井小民生動精采的個人史,與大歷史相扣合。


國內外好評推薦
▍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吳宜蓉|歷史小巨星/歷史科教師
呂昱達|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創辦人
李岳軒|新媒體《移人》總編輯
夏曉鵑|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陳慧女|臺北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公民教師
楊小梅|貢寮國民小學校長
廖雲章|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
蔡宜岑|高雄市民族國中歷史科老師
簡永達|作家、自由記者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專文推薦、導讀
李蔡彥|政治大學校長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高雅寧|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暖心推薦
安康社區,是我所孰悉的地方嗎?
受邀請為《抵達安康》寫推薦時,腦中浮現的是一家十二口擠在十四坪房子裡的畫面,晚上要上洗手間,還必須小心翼翼地跨過睡在客廳的三個哥哥,地方狹小,但卻是一家人團聚、充滿愛與幸福的地方。

每每經過這裡,我總是找尋父母親曾經走過地方的身影、小時候買過零食的雜貨店、安康市場內越南雜貨店和美食,如今已都成回憶。

看到書中作者娓娓道來在安康社區生活的點滴,內心是喜悅的。正愁著自己不知道如何與孩子述說從越南離鄉背井,舉家一無所有到這裡生活的種種,現在可從書中找到自己欠缺的一部分。

安康社區是越南難僑因仁德專案來臺灣被安置的處所,如今已成歷史,取而代之的是興隆住宅,或許過幾年這地方已被淡忘,但《抵達安康》卻記錄下當時越南移民在臺灣生活的一部分,讓尋根的遊子可以找到他成長的足跡,與孩子述說當年,更讓這段歷史留下軌跡。
──楊小梅|貢寮國民小學校長

家的所在,即是認同所在!
1970年越南華僑移民歷史如此深刻的描寫,讓身在自由國度臺灣的我們很難想像,當時的華僑為了遠離共產政權,從中國逃亡到寮國,輾轉再到越南,沒想到又碰上南北越戰爭,越南全面赤化,僅能透過各種管道逃至第三地,只為了自由。這些年大家對於「脫北者」這個詞有著深刻的認識,殊不知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有一群越南華僑是在越戰後,輾轉透過國民政府的「仁德專案」定居在臺北木柵,由政府安置的──安康社區,而小小社區乘載著大家最初的夢想──自由與安康。

臺灣與越南的關係甚深,在教學現場也有許多新臺灣之子,其母親就是來自越南,然而我們對越南的理解,卻只有歷史課本中那一、兩行文字,僅知是一個共產國家統治的落後地區。當我們在大啖越南美食時,能否對這些移居在臺灣的新住民多一些同理與支持,因為,他們是臺灣這個多元國度的新動能。
──蔡宜岑|高雄市民族國中歷史科教師

來自不同時空、背景與文化的兩群人,如同兩條平行線的生命歷程,在因緣際會下交會,留下珍貴的歷史紀錄,撼動人心的不只是書中的故事,成書背後的因緣,同樣令人動容。
──李蔡彥|政治大學校長   

這本《抵達安康》,可能是目前最全面的書寫。「仁德專案」的越南難民集中在木柵安康社區,作者群以此地為地理核心,深度訪談在周圍開店的越南華僑。……是無可取代的個人生命史,也是當今臺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在臺灣歷史書寫的軌跡中,很少看見同這本書一般的歸國華僑視野。題材難得之外,大學生們生氣蓬勃的筆觸及願意關懷的精神更是令人欣喜。
──呂昱達|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創辦人
作者/譯者/繪者簡介
作者:王光輝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生。生於馬來西亞,畢業於澳大利亞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曾在澳大利亞從事移民相關行業。2012年決定重返校園,2016年獲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移民社會研究,特別是海外華人歷史與文化之研究。

作者:江婉琦
臺南關廟人,先後受過電影與人類學的訓練,在大學困惑6年後,從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畢業。在學時經常在學校外的世界探索,自2015年開始關注移工、移民議題,2022年出版書籍《移工怎麼都在直播》,獲2022年Openbook好書獎、臺灣金鼎獎、讀墨年度華文大獎非文學類前十大作者。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作者:吳姿樺
政治大學民族所碩士,臺中人,自國中便啟發對歷史的愛好,北上求學已逾十年。研究所踏入民族學的領域,結合田野方法與文獻資料完成論文,研究領域為清史、臺灣歌仔戲性別議題,目前從事教育相關行業。

作者:周兆鴻
周兆鴻,馬來西亞沙巴人,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學士,現為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媒體研究系專任講師。

曾擔任政治幕僚、獨立書店店員、行銷規劃與公關執行員、在臺北創業賣過海南雞飯。相信多元、渴望和平;喜歡叩問強權,關懷弱勢。

作者:金其琪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生。生於中國浙江,30歲前於北京、香港獨自生活,在臺北生活數年。創作《流離之書》,小誌《Collecting Blue》,Podcast《Kiki的聲音筆記》。曾獲卓越新聞獎,臺灣文學基地駐村作家。

作者:洪敏真
電視媒體從業人員,現居高雄,特別關注族群文化、母語復振、人權、長期照護等高齡生活及在地老化等議題。

求學經歷從族群文化到紀錄短片拍攝製作、多媒體網頁製作,臺、華、英語三語主持轉播、節目企劃、採訪配音、網路節目製作。

於政治大學攻讀傳播研究所,加入政大「興隆安康.共好文山」USR計畫與安康社區結緣,願和平,不分貴賤,共享、同樂,持續共好!

作者:宮相芳
民族學系老手、育兒界新手,在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打滾近十年,進入育兒界僅3年,目前育有兩寶。在陪伴孩子的同時,努力擠出時間寫些文字,讓腦袋及身體感受短暫自由的新鮮氣息。常聽人們比喻寫文章如同孕育小孩,寫不出來即難產、寫完後的成品如同自己的小孩般極富成就感,是的是的,全天下的母親都是如此。民族學讓我成為一個人,帶給我無比厚實的底蘊,向內觀照自己的生命,並讓我在向外觀看事物時,能看見更多不同的樣貌。

作者:徐俊文
桃園新屋客家人,政治大學民族所碩士,《異地安身:臺灣的東南亞故事》收錄之〈【遷移vs.認同】一個來自臺灣的「𠊎人」〉作者。

大學時期,因為越南移工朋友關係,開始接觸越南及學習越南語,並探究東南亞華人認同與社會關係。前往越南讀書後,2023年以越南客語人群𠊎人研究獲得「客家研究優秀碩士論文獎」。短暫地在泰國清萊擔任華語教師,並從事客家相關事務,推廣客家文化中。

作者:陳亮妤
臺南人,政治大學民族所碩士,平時關注原住民族土地、永續社會等議題,現為國科會計畫助理。

作者:陳品鴻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畢業。彰化人,臺馬新住民二代。對東南亞移民議題感興趣,並於大學修習相關課程。曾參與《流連民族學電子報》編撰、於公共人類學課程規劃跨國銜轉生葉家明畢業的畫展。

作者:彭翠瑛
越南籍華人,臺灣廣播電臺越南語節目主持人。初來臺時就讀國立臺東大學學士班,開始認識多元文化社會,後就讀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並參與USR計畫,結緣校園與社區夥伴,進而關注新住民、跨國銜轉學生、移民等議題。

作者:曾祥宇
字湘君(父母起的),號傻凡(自己起的),諡號還沒想到。但這年頭沒人在乎字號,所以只是取著好玩。

政治大學民族所碩士,臺中南屯楓樹里人,外省第三代,專情領域是神話傳說與民間故事。曾任政治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專任助理,並在科博館擔任考古現場人員,親歷龍井、鹿寮、牛埔等考古遺址發掘與環評工作。

作者:黃馨慧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與統計系雙學位畢業。曾和安康社區及政治大學校園中來自東南亞的合作夥伴,共同規劃以移動故事為主題的展覽「移動者的旅行箱」。目前投身於博物館的教育推廣領域。

作者:詹佳惠
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中國文學系畢業,曾任政大「興隆安康.共好文山」USR計畫社區與兒童華語班華語教師、北部大專院校華語講師。有著藝術家性格,卻以教育為志業,並樂此不疲。數年來的教學體悟是:成功的語言教學由師生雙方共同成就,如樂團指揮與各部樂手,共譜和諧有序的動人樂章。期許每位華語生都能透過華語學習,察覺「他者」與「自我」在語言文化上的異同,知己知彼,進而照見更多真實自我。

作者:廖啟均
臺南人,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畢業,曾任政治大學「興隆安康.共好文山」USR計畫兼任助理,目前是一名北漂的上班族。

作者:蔡佳璇
獨立影像工作者,現居臺北,特別關注女性、兒童、多元性別、跨國移動等議題。

求學經歷從科學跨越到人文,再游移到影像。於大學時期受《T婆工廠》啟蒙與感動,2016年起投入影視製作領域,並進入政治大學傳播研究所。

2019年完成第一部紀錄片作品《游移之身》,獲得新北市紀錄片獎第二名,入選臺灣國際酷兒影展、臺灣國際女性影展

作者:羅漪文
出生於越南西貢,13歲移居臺北,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曾獲第8屆臺北文學獎散文首獎,第24屆臺北文學獎寫作年金入圍。著有《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

編者:高雅寧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異地安身:臺灣的東南亞故事》主編。2014年冬天第一次到越南北部少數民族地區趕廟會,跟越南結下不解之緣,2018年開始在政大周邊社區進行社會服務,結識了從越南移居來臺的移民,開啟了移民生命史的訪談工作,並促成此書的誕生。目前致力於移民兒童華語教學的推動,並著手跨國銜轉學生的教育民族誌寫作,希望以華語教學與民族誌寫作做為一種行動,打造移民兒童的社區支持網。

延伸閱讀
誰是外來者:在德國、臺灣之間,獨立記者的跨國越南難民探尋
訪問逾50人、越洋串聯德國與臺灣,獨立記者從心而發的萬里追尋。…
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
檢察官依法行事,竟會成為罪人? 我們的社會,究竟生了什麼病?…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從外交、制度、重大議題全面解析台美關係
闢謠、解惑、釐清事實! 這才是真正的台美關係! 詳解:美國國會…
9筆  最前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目前  Go /共3頁 
推到Facebook
熱門書籍
【聯經中國史】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黑暗世界與多元璀璨文化並存的時代 突破「…
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
★塞繆爾.約翰遜獎得主、當代中國史學巨擘…
紅樓夢公開課【三冊套書】
★ 臺大網站總點閱數超過410萬,華人世界最…